|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6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一、 追本逐源话原型:神话原型理论的发展脉络 | 第7-15页 |
| (一) 神话原型理论概貌 | 第7-8页 |
| (二) 神话原型理论的成熟过程——弗雷泽,荣格和弗莱的原型理论 | 第8-14页 |
| (三) 后弗莱时期的原型理论发展 | 第14-15页 |
| 二、 神话原型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 第15-21页 |
| (一) 20世纪初,中国民俗学和神话学的发展为神话原型理论进入中国奠定了基础 | 第15-17页 |
| (二) 神话原型理论进入中国 | 第17-18页 |
| (三) 神话原型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第18-21页 |
| 三、 神话原型理论在中国的实践 | 第21-34页 |
| (一) 从原型理论文化视角审视中国传统文学的实践 | 第21-26页 |
| (二) 从原型理论文化视角审视中国当代文艺现象的实践 | 第26-28页 |
| (三) 跨文化研究——运用原型批评方法对西方文学研究的实践 | 第28-31页 |
| (四) 原型批评同其他批评方法相结合的实践 | 第31-34页 |
| 四、 神话原型理论在新时代文学研究中的作用 | 第34-36页 |
| (一) 中国人寻找“精神家园”的钥匙 | 第34-35页 |
| (二) 研究国学的“第三重证据” | 第35-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注释 | 第39-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