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目录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 ·虚拟样机的定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虚拟样机发展状况 | 第8-9页 |
| ·虚拟样机总体技术及体系结构 | 第9-10页 |
| ·引信虚拟样机 | 第10-11页 |
| ·引信虚拟样机系统体系结构 | 第11-12页 |
| ·引信虚拟样机系统总体框架及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 第12-13页 |
| ·系统总体框架 | 第12页 |
| ·引信虚拟样机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 第12-13页 |
| ·引信虚拟样机数据库技术 | 第13-16页 |
| ·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 ·引信虚拟样机数据库技术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选题背景和论文内容安排 | 第14-16页 |
| ·选题背景 | 第14页 |
| ·论文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引信设计环境及信息资源集成系统 | 第16-26页 |
| ·引信设计环境及信息资源集成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16-19页 |
| ·后台数据支撑层 | 第16-18页 |
| ·网络连接层 | 第18页 |
| ·系统集成层 | 第18页 |
| ·工作应用层 | 第18-19页 |
| ·常用数据库访问技术比较 | 第19-21页 |
| ·Microsoft ODBC数据库管理 | 第21-24页 |
| ·ODBC标准 | 第21页 |
| ·ODBC结构 | 第21-22页 |
| ·ODBC的两个类-CRecordet和CDatabase | 第22-23页 |
| ·处理异常 | 第23-24页 |
| ·静态绑定、动态绑定 | 第24页 |
| ·ODBC API应用程序 | 第24-26页 |
| ·组成要素 | 第24-25页 |
| ·句柄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基于COM的Inventor二次开发 | 第26-40页 |
| ·COM概论 | 第26-32页 |
| ·COM对象与接口 | 第26-27页 |
| ·客户/服务器模型 | 第27-28页 |
| ·COM库 | 第28-29页 |
| ·COM的特性 | 第29-30页 |
| ·COM接口 | 第30-31页 |
| ·类厂 | 第31页 |
| ·COM库与类厂 | 第31-32页 |
| ·基于COM的开发技术研究 | 第32-37页 |
| ·Add-In组件 | 第33-35页 |
| ·Standalone EXE组件 | 第35页 |
| ·Apprentice Server组件 | 第35页 |
| ·文件及其关联中的COM | 第35-36页 |
| ·Inventor的事件集和事件接口 | 第36-37页 |
| ·开发环境 | 第37-40页 |
| ·开发 | 第37-38页 |
| ·ATL简介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数据库的规划和建立 | 第40-55页 |
| ·数据库的应用结构 | 第40-42页 |
| ·两层应用模式 | 第40-41页 |
| ·三层应用模式 | 第41-42页 |
| ·规划与构建数据库应用系统概论 | 第42-47页 |
| ·数据库设计引论 | 第42-44页 |
| ·需求分析 | 第43-44页 |
| ·概念设计 | 第44页 |
| ·逻辑设计 | 第44页 |
| ·物理设计 | 第44页 |
| ·数据库概念设计 | 第44-46页 |
| ·集中式模式设计方法 | 第45页 |
| ·视图集中法 | 第45-46页 |
| ·视图的集成 | 第46页 |
| ·数据库的逻辑及物理设计 | 第46-47页 |
| ·后台数据库的实现 | 第47-55页 |
| ·规划技巧 | 第47-48页 |
| ·引信三维模型存取 | 第48-50页 |
| ·Inventor三维数据特征的提取技术策略 | 第50-52页 |
| ·引信三维模型与数据库表的映射 | 第52-53页 |
| ·引信典型机构数据库的使用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引信设计数据库及信息资源集成系统中的PDM技术 | 第55-70页 |
| ·产品数据结构与配置管理 | 第56-60页 |
| ·产品结构管理 | 第56-57页 |
| ·引信产品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57-58页 |
| ·引信产品装配结构树的技术实现 | 第58-60页 |
| ·版本管理 | 第60-61页 |
| ·版本管理实现的技术路线 | 第61-65页 |
| ·面向对象数据库的版本管理机制 | 第62页 |
| ·关系数据库设计的改进 | 第62-63页 |
| ·对象标识符的产生及回收 | 第63页 |
| ·版本管理的实现 | 第63-64页 |
| ·对象的操作 | 第64-65页 |
| ·权限管理研究 | 第65-70页 |
| ·相关名词含义 | 第65-66页 |
| ·权限管理概述 | 第66-67页 |
| ·信息系统的权限管理 | 第67-70页 |
| ·RBAC模型 | 第68页 |
| ·实现原理 | 第68-7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附录 | 第76-80页 |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 附录2 软件的部分操作界面 | 第77-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