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论 | 第8-24页 |
一、 选题意义与背景 | 第8-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三、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四、 论文结构与主要观点 | 第18-22页 |
五、 论文创新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22-24页 |
第一章 银行监管组织结构的理论基础 | 第24-47页 |
第一节 银行监管理论的一般分析 | 第24-37页 |
一、 银行监管理论的经济分析 | 第24-28页 |
二、 银行监管理论的社会分析 | 第28-33页 |
三、 银行监管理论的政治分析 | 第33-36页 |
四、 银行监管理论的评述 | 第36-37页 |
第二节 银行监管组织结构的理论分析 | 第37-44页 |
一、 监管目标与监管组织结构 | 第37-39页 |
二、 非正规的监管组织结构与正规的监管组织结构 | 第39-41页 |
三、 分机构监管与分业务监管 | 第41-43页 |
四、 合适的监管组织结构及实施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7页 |
第二章 银行监管组织结构的演变与模式比较 | 第47-76页 |
第一节 银行监管组织结构演变的历史分析 | 第47-54页 |
一、 银行监管制度与监管组织结构产生的初始环境 | 第47-52页 |
二、 银行监管制度与监管组织结构的萌芽 | 第52-53页 |
三、 银行监管制度与监管组织结构的形成和完善 | 第53-54页 |
第二节 银行监管组织结构的模式比较 | 第54-72页 |
一、 银行监管组织结构与中央银行关系比较 | 第55-60页 |
二、 多边监管与统一监管组织结构模式比较 | 第60-65页 |
三、 双峰式监管与牵头式监管组织结构模式比较 | 第65-66页 |
四、 银行监管国际合作模式比较 | 第66-69页 |
五、 银行监管组织结构模式选择依据 | 第69-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6页 |
第三章 银行监管组织与中央银行--职能分离与组织结构分拆 | 第76-114页 |
第一节 货币政策职能与银行监管职能的分离 | 第76-85页 |
一、 货币政策职能与监管职能之间的目标冲突 | 第76-81页 |
二、 货币政策行为与监管行为的业绩评价差别 | 第81-83页 |
三、 货币政策职能与监管职能的专业化趋势 | 第83-85页 |
第二节 职能之间的联系及对银行监管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85-93页 |
一、 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 第85-87页 |
二、 回避系统性风险与发挥最后贷款人功能 | 第87-89页 |
三、 职能的分离、联系与银行监管组织结构 | 第89-93页 |
第三节 影响银行监管组织结构选择的重要因素 | 第93-100页 |
一、 金融开放对银行监管组织结构选择的影响 | 第94-98页 |
二、 金融创新、混业经营对银行监管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98-100页 |
第四节 银行监管组织结构从中央银行分拆后的协调 | 第100-112页 |
一、 安全评价、监控体系与预警机制的建立 | 第102-108页 |
二、 完善金融安全网 | 第108-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四章 银行监管组织结构的发展--金融业统一监管的理论与实践 | 第114-149页 |
第一节 金融业统一监管的动因分析 | 第115-117页 |
一、 金融业统一监管的涵义 | 第115-116页 |
二、 金融业统一监管的动因 | 第116-117页 |
第二节 金融业统一监管的理论辩析 | 第117-126页 |
一、 统一监管的现实性和理论基础 | 第118-120页 |
二、 反对金融业统一监管的理论与观点 | 第120-123页 |
三、 统一监管与多边监管的辩证与模型分析 | 第123-126页 |
第三节 金融业统一监管的实践 | 第126-145页 |
一、 英国金融业统一监管的实践 | 第127-133页 |
二、 日本金融业统一监管的实践 | 第133-140页 |
三、 韩国金融业统一监管的实践 | 第140-144页 |
四、 英日韩三国金融业统一监管改革的模式比较 | 第144-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145-149页 |
第五章 我国银行监管组织结构研究 | 第149-179页 |
第一节 我国银行监管组织结构的演变 | 第149-157页 |
一、 “大一统”时期的我国银行监管组织结构(1949-1983) | 第149-151页 |
二、 单一监管时期的我国银行监管组织结构(1984-1992.10) | 第151-153页 |
三、 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组织结构的形成与发展(1992.10--) | 第153-157页 |
第二节 我国银行监管组织结构的监管效应分析 | 第157-166页 |
一、 我国银行监管组织结构的监管正效应分析 | 第157-158页 |
二、 我国银行监管组织结构的监管负效应分析 | 第158-162页 |
三、 提高我国银行监管组织结构监管效应的路径 | 第162-166页 |
第三节 中国银监会的组织结构及其监管协调机理 | 第166-173页 |
一、 中国银监会成立的背景分析 | 第166-168页 |
二、 中国银监会的职责与组织结构 | 第168-170页 |
三、 中国银监会成立后的我国金融监管组织架构 | 第170-171页 |
四、 中国银监会成立后我国金融监管的协调机理 | 第171-173页 |
第四节 我国银行监管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金融业统一监管 | 第173-176页 |
一、 本文观点的升华 | 第173-174页 |
二、 我国金融业统一监管的战略路径 | 第174页 |
三、 我国金融业统一监管的组织架构蓝图 | 第174-176页 |
本章小结 | 第176-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87页 |
后记 | 第187-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