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制造工艺、安装论文

引进中频感应熔炼技术提高铸件的产品质量

前言第1-8页
第一章 技术改造的目的第8-10页
   ·熔化工部现状及存在问题第8页
   ·采用电炉熔炼可提高铸件质量和整机性能第8-10页
第二章 电炉熔炼方式的设计第10-13页
   ·电炉熔炼的方式第10-11页
   ·双联熔炼中电炉种类的选择第11-13页
第三章 双联熔炼无芯中频感应电炉的工艺参数确定第13-19页
   ·电炉与电源匹配方式的选择第13-14页
   ·工作模式第14页
   ·电炉容量的选择第14页
   ·升温范围的选择第14-15页
   ·升温能力的选择第15-17页
   ·中频炉搅拌力、频率的计算第17-19页
第四章 中频感应电炉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第19-37页
   ·中频感应电源第19-32页
     ·中频感应电源的特性第19页
     ·中频感应电源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第19-32页
       ·变压器与整流装置第20-23页
       ·直流电抗器、续流二极管第23-24页
       ·逆变器第24-29页
       ·功率控制第29页
       ·频率控制第29-30页
       ·输出电路第30页
       ·线路保护第30-32页
   ·计算机熔炼管理系统第32-33页
     ·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组成第32页
     ·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第32-33页
   ·炉体部分第33-35页
     ·坩埚第33页
     ·磁轭及紧固装置第33-34页
     ·炉体线圈的设计第34-35页
       ·线圈的设计第34-35页
       ·感应器的接法第35页
   ·水系统第35-37页
     ·水冷部位第35页
     ·冷却水系统设计要点第35-37页
第五章 中频感应电源主电路电气参数的选择第37-43页
   ·整流器件的选择第37-38页
     ·整流器件的额定电压 第37-38页
     ·整流器件的额定(通态)电流 第38页
   ·逆变器主电路的设计依据第38-41页
     ·中频负载电流 和输入直流电流 间的关系第38-39页
     ·负载电压 和直流电压 间的关系第39-40页
     ·可控硅的电流 第40页
     ·换流时间 第40-41页
   ·感应电炉母线的布置、选择第41-43页
     ·母线的布置第41页
     ·母线的选择第41-43页
第六章 中频感应电炉的安装调试及运行第43-49页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第43页
   ·炉子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第43-45页
     ·炉体的安装第43页
     ·水冷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第43页
     ·液压系统的的安装和调试第43-44页
     ·电气系统及感应圈、磁轭的安装第44-45页
   ·捣筑炉衬第45-46页
     ·准备和检查工作第45页
     ·捣筑炉衬程序第45-46页
   ·炉衬的烧结和烘炉第46-47页
   ·中频感应电炉的运行及性能检验第47-49页
     ·炉子的一般运行第47页
     ·升温过程的性能指标监测第47-49页
第七章 中频感应电炉的熔炼及检验第49-54页
   ·中频感应电炉熔化的冶金特点第49页
   ·炉内反应及成分变化第49-50页
   ·炉前成分调整第50-54页
     ·取样时间第50-51页
     ·铁液内各类元素的烧损及添加第51-54页
第八章 中频感应电炉熔炼铸铁的特异性以及应采取的措施第54-56页
   ·中频感应电炉熔炼铸铁的特异性第54页
   ·制订专门的熔炼工艺克服铸造缺陷第54-56页
结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沉管灌注筒桩工作性状研究
下一篇:结构性软土一维弹粘塑性固结性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