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环境整治的思考与实践
第一章 绪论 | 第1-16页 |
·几个相关的概念 | 第11-13页 |
·环境、道路、环境整治的概念描述 | 第11-12页 |
·道路环境整治的内容 | 第12页 |
·道路环境整治的分类 | 第12-13页 |
·问题研究的范围界定 | 第13页 |
·空间范围的界定 | 第13页 |
·时间范围的界定 | 第13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特点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特点与创新之处 | 第14页 |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中国城市道路环境整治的发展背景与现状 | 第16-21页 |
·城市道路环境整治的发展背景 | 第16-17页 |
·城市化水平的加速 | 第16页 |
·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16页 |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第16-17页 |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 第17页 |
·城市道路环境整治的意义 | 第17-18页 |
·中国城市道路环境的现状 | 第18-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中国城市道路环境整治的深层问题和原因解析 | 第21-25页 |
·经济因素的制约 | 第21页 |
·决策机制的不健全 | 第21-22页 |
·管理机制的缺乏 | 第22页 |
·政策和法规不完善 | 第22页 |
·规划设计的局限 | 第22-23页 |
·缺乏综合性的设计人才与设计组织 | 第23页 |
·缺乏总体的设计观念 | 第23页 |
·设计内容的不完整 | 第23页 |
·开发建设机制的不持续和不稳定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四章 青岛市香港路环境综合整治的背景与过程 | 第25-50页 |
·青岛市香港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概述 | 第25-26页 |
·香港路道路空间现状分析、研究 | 第26-31页 |
·整治地区范围 | 第26页 |
·空间形态结构 | 第26-28页 |
·道路交通 | 第28-29页 |
·建筑风格与形式 | 第29页 |
·空间与环境艺术: | 第29-30页 |
·公共活动空间及重要节点地段 | 第30-31页 |
·市政基础设施 | 第31页 |
·香港路道路环境整治改造过程 | 第31-46页 |
·目标决策研究阶段 | 第31-33页 |
·规划与设计 | 第33-42页 |
·建设与管理 | 第42-46页 |
·回顾与展望 | 第46-49页 |
·经济效益 | 第46页 |
·环境效益 | 第46-47页 |
·社会文化效益 | 第47页 |
·交通改善 | 第47页 |
·发展建议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香港路环境综合整治经验总结与分析 | 第50-55页 |
·综合整治带来的综合效益 | 第50页 |
·决策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 第50页 |
·注重实施的可行性 | 第50-51页 |
·政策与法规的保障 | 第50-51页 |
·投资开发的资金支持 | 第51页 |
·规划设计的整合 | 第51-52页 |
·强调城市空间的整合 | 第51-52页 |
·城市历史的延续 | 第52页 |
·城市生态与人文环境的改善 | 第52页 |
·施工过程的科学性 | 第52-53页 |
·多方合作与公众参与 | 第53页 |
·“经营--管理”模式 | 第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第六章 城市道路环境整治的理论与对策 | 第55-70页 |
·经济方面的理论与对策 | 第55-57页 |
·政府投资 | 第55-56页 |
·受益者出资 | 第56页 |
·设施附属功能经营使用权有偿出让 | 第56页 |
·利用税收 | 第56页 |
·社会集资 | 第56页 |
·实务性地租 | 第56-57页 |
·决策机制 | 第57-59页 |
·决策的组织 | 第57页 |
·决策依据和指导思想 | 第57-58页 |
·研究决策的流程 | 第58-59页 |
·相关的政策与法规 | 第59页 |
·规划设计方面的理论与对策框架 | 第59-65页 |
·道路环境整治规划设计的构思与方法 | 第59-62页 |
·城市道路环境整治规划设计的主要部位 | 第62页 |
·城市道路环境整治规划设计的主要方法及具体措施 | 第62-65页 |
·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对策 | 第65-68页 |
·开发实施阶段 | 第65-67页 |
·建成使用管理阶段 | 第67-68页 |
·公众参与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结语与展望 | 第70-73页 |
参考资料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