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过程管理研究
| 0 前言 | 第1-8页 |
| 1 软件开发过程管理 | 第8-12页 |
| 1.1 软件开发过程管理的意义 | 第8-9页 |
| 1.2 我国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现状 | 第9-12页 |
| 2 国外软件开发过程管理的成熟做法 | 第12-23页 |
| 2.1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 第12-16页 |
| 2.1.1 基本级 | 第13页 |
| 2.1.2 可重复的级别 | 第13-14页 |
| 2.1.3 已定义的级别 | 第14-15页 |
| 2.1.4 定量管理的级别 | 第15页 |
| 2.1.5 优化的级别 | 第15-16页 |
| 2.2 统一开发过程(RUP) | 第16-21页 |
| 2.2.1 统一过程的要点和精髓 | 第16-17页 |
| 2.2.2 统一过程的阶段划分 | 第17页 |
| 2.2.3 统一过程的核心工作流程 | 第17-18页 |
| 2.2.4 用例驱动的统一过程 | 第18-19页 |
| 2.2.5 以构架为中心的统一过程 | 第19页 |
| 2.2.6 迭代和增量的统一过程 | 第19-20页 |
| 2.2.7 统一过程的实施 | 第20-21页 |
| 2.3 ISO9000系列与CMM的关系 | 第21-23页 |
| 3 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模式设计 | 第23-31页 |
| 3.1 基本软件工程 | 第23-26页 |
| 3.1.1 确定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 第23-24页 |
| 3.1.2 确定软件开发方法 | 第24-25页 |
| 3.1.3 确定过程活动框架 | 第25-26页 |
| 3.2 软件需求管理 | 第26-28页 |
| 3.2.1 需求管理的工件集 | 第26-27页 |
| 3.2.2 需求管理的目标 | 第27-28页 |
| 3.3 软件项目计划管理 | 第28页 |
| 3.4 软件质量保证 | 第28-29页 |
| 3.5 软件配置管理 | 第29-31页 |
| 4 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实践 | 第31-42页 |
| 4.1 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总体结构 | 第31页 |
| 4.2 系统目标的建立 | 第31页 |
| 4.3 关键过程域实践 | 第31-32页 |
| 4.4 基本软件工程 | 第32-35页 |
| 4.4.1 先启阶段 | 第32-33页 |
| 4.4.2 精化阶段 | 第33-34页 |
| 4.4.3 构建阶段 | 第34-35页 |
| 4.4.4 产品化阶段 | 第35页 |
| 4.5 软件需求管理 | 第35-36页 |
| 4.5.1 问题分析 | 第36页 |
| 4.5.2 管理项目规模 | 第36页 |
| 4.5.3 改进系统定义 | 第36页 |
| 4.5.4 管理需求变更 | 第36页 |
| 4.6 软件计划管理 | 第36-38页 |
| 4.6.1 软件计划管理的步骤 | 第36-37页 |
| 4.6.2 制订软件开发计划 | 第37页 |
| 4.6.3 计划下一次迭代 | 第37-38页 |
| 4.6.4 管理迭代 | 第38页 |
| 4.7 软件配置管理 | 第38-42页 |
| 4.7.1 软件配置标识 | 第38-39页 |
| 4.7.2 变更管理 | 第39-40页 |
| 4.7.3 配置审核 | 第40-42页 |
| 5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