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爱”之中的“伤逝”与“伤逝中的爱”——张爱玲文本分析之一 | 第8-18页 |
第一节 她们那一代的“怕”与“爱” | 第8-10页 |
第二节 新语抒“伤逝” | 第10-14页 |
第三节 霸王别姬还是姬别霸王——作为中国式男性话语权力模式的分析 | 第14-18页 |
第二章 情爱中的“律”与“法”——张爱玲文本分析之二 | 第18-26页 |
第一节 张爱玲的爱理念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张爱玲的叙事策略 | 第20-24页 |
第三节 “律”与“法”的冲突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田园诗”与“交响曲”——张爱玲现象的现代性意义 | 第26-38页 |
第一节 中西城市理念的差异性分析——作为问题的张爱玲现象的由来 | 第26-30页 |
第二节 农民性与都市性——张爱玲现象形成的学理依据 | 第30-34页 |
第三节 张爱玲现象: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 第34-38页 |
第四章 生命的爱意与沉欢——张爱玲现象的都市化倾向批判 | 第38-47页 |
第一节 日暮酒醒人已远——张爱玲的精神—体验结构 | 第38-43页 |
第二节 满天风雨下西楼——张爱玲现象重构 | 第43-47页 |
总结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