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1 前言 | 第6-12页 |
1.1 麦谷蛋白类型及其遗传控制 | 第7-8页 |
1.1.1 麦谷蛋白类型及其特点 | 第7-8页 |
1.1.2 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其基因控制 | 第8页 |
1.2 麦谷蛋白各组分与小麦品质的关系 | 第8-9页 |
1.2.1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与烘烤品质的关系 | 第8-9页 |
1.2.2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与烘烤品质的关系 | 第9页 |
1.3 麦谷蛋白研究技术的进展及应用 | 第9-12页 |
1.3.1 麦谷蛋白电泳技术 | 第9-10页 |
1.3.2 免疫化学技术 | 第10页 |
1.3.3 分子生物学技术 | 第10-12页 |
1.3.3.1 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3.3.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研究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4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2 材料方法 | 第12-1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2-14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4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2.3.1 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14-15页 |
2.3.2 品质性状测定 | 第15页 |
2.3.3 RAPD分析 | 第15-17页 |
2.3.3.1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15-16页 |
2.3.3.2 引物反应体系 | 第16页 |
2.3.3.3 循环参数 | 第16页 |
2.3.3.4 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16页 |
2.3.3.5 DNA池的建立 | 第16页 |
2.3.3.6 提取DNA所用试剂配制 | 第16-17页 |
2.3.3.7 数据处理 | 第1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7-33页 |
3.1 部分小麦材料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的分析 | 第17-23页 |
3.1.1 生产上推广的部分小麦品种(系)高分子量蛋白亚基组成的分析 | 第17-19页 |
3.1.2 部分种质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 第19-22页 |
3.1.2.1 部分双二倍体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 第19-20页 |
3.1.2.2 部分创新种质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 第20-22页 |
3.1.3 部分小麦新品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 第22-23页 |
3.2 小麦优质谷蛋白亚基的聚合 | 第23-26页 |
3.3 14+15和7+8谷蛋白亚基组合对品质性状的影响 | 第26-28页 |
3.3.1 四种谷蛋白亚基组合类型的品质性状方差分析 | 第27-28页 |
3.3.2 四种谷蛋白亚基组合类型与5个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28页 |
3.4 14+15优质亚基基因的RAPD标记 | 第28-33页 |
4 讨论 | 第33-36页 |
4.1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 第33-34页 |
4.2 14+15和5+10优质亚基聚合 | 第34页 |
4.3 14+15优质亚基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 第34-35页 |
4.4 14+15优质亚基的分子标记 | 第35页 |
4.5 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 第35-36页 |
5 结论 | 第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4页 |
英文摘要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彩色图版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