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8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三、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1-22页 |
第一章 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补偿承诺制度与实践 | 第22-36页 |
第一节 业绩补偿承诺的缘起与发展 | 第22-25页 |
一、制度起源 | 第22-23页 |
二、制度优化与完善:市场化规范化 | 第23-24页 |
三、业绩补偿承诺在中国的应用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业绩补偿承诺实施成效与问题 | 第25-30页 |
一、业绩补偿承诺支撑更高的并购溢价 | 第25-27页 |
二、承诺集中到期业绩不达标率猛增 | 第27-29页 |
三、商誉规模日益膨胀面临集中减值风险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并购估值调整合约措施的中外比较 | 第30-34页 |
一、概念与性质区别 | 第30-32页 |
二、风险应对能力分析 | 第32页 |
三、应用情况分析 | 第32-34页 |
四、国外经验的借鉴与反思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二章 业绩补偿承诺影响并购绩效的路径与机理 | 第36-45页 |
第一节 影响路径分析 | 第36-39页 |
一、信息不对称渠道 | 第37页 |
二、信号传递渠道 | 第37-38页 |
三、激励渠道 | 第38-39页 |
第二节 业绩补偿承诺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一个模型推导 | 第39-45页 |
一、模型假设 | 第39-40页 |
二、不同补偿情形下标的资产原股东方收益分析 | 第40-43页 |
三、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业绩补偿承诺与并购绩效:经验研究启示 | 第45-59页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45-48页 |
一、研究假设 | 第45-46页 |
二、样本选择 | 第46页 |
三、变量选择与模型设计 | 第46-48页 |
第二节 实证分析 | 第48-55页 |
一、描述性统计 | 第48-49页 |
二、实证分析过程 | 第49-53页 |
三、稳健性检验 | 第53-55页 |
第三节 配对分析 | 第55-59页 |
一、样本选择与配对 | 第55页 |
二、绩效对比分析 | 第55-58页 |
三、研究启示 | 第58-59页 |
第四章 案例背景介绍 | 第59-73页 |
第一节 并购背景 | 第59-65页 |
一、并购双方简介 | 第59-62页 |
二、并购交易过程 | 第62页 |
三、并购前双方经营战略分析 | 第62-65页 |
第二节 基于财务战略矩阵的并购动机分析 | 第65-69页 |
一、财务战略矩阵介绍 | 第65-67页 |
二、价值创造能力 | 第67页 |
三、现金余缺情况 | 第67-68页 |
四、并购动机分析 | 第68-69页 |
第三节 并购方案与业绩补偿承诺设计 | 第69-73页 |
一、并购交易方案 | 第69-71页 |
二、业绩补偿承诺 | 第71-72页 |
三、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73-91页 |
第一节 业绩补偿承诺执行情况 | 第73-76页 |
一、业绩补偿承诺推高了并购定价 | 第73-74页 |
二、沃特玛业绩状况 | 第74页 |
三、业绩补偿承诺履行情况 | 第74-75页 |
四、业绩补偿承诺执行中存在的违规问题 | 第75-76页 |
第二节 并购短期绩效分析 | 第76-80页 |
一、事件研究法 | 第77-78页 |
二、坚瑞沃能并购事件的短期市场反应 | 第78-79页 |
三、坚瑞沃能与同行业公司的对比分析 | 第79-80页 |
第三节 并购长期绩效分析 | 第80-91页 |
一、价值创造能力 | 第80-84页 |
二、现金余缺情况 | 第84-87页 |
三、经营能力分析 | 第87-90页 |
四、小结 | 第90-91页 |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91-93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91-92页 |
二、政策建议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