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金融国际化效应研究

导  论第1-25页
 一、 选题依据和意义第15-16页
 二、 结构体系和方法第16-18页
 三、 主要观点和创新第18-25页
上篇 理论分析第25-96页
 第一章 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第25-48页
  一、 金融国际化的概念界定第25-33页
   (一) 国际化、全球化和一体化第25-29页
   (二) 金融国际化、金融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第29-31页
   (三) 金融国际化的基本表现第31-33页
  二、 金融国际化的必然性第33-48页
   (一) 马列关于金融国际化动因的论述第33-36页
   (二) 西方学者对金融国际化原因的解释第36-39页
   (三) 对金融国际化必然性的进一步探索第39-48页
 第二章 金融国际化的双重效应第48-64页
  一、 金融国际化的积极效应第48-55页
   (一) 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第48-49页
   (二) 优化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配置第49-52页
   (三) 促进全球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第52-54页
   (四) 加强金融领域的国际协作第54-55页
  二、 金融国际化的消极影响第55-60页
   (一) 强化金融资本对全球经济的控制第55-56页
   (二) 削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效能第56-58页
   (三) 加快金融风险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第58-59页
   (四) 增大全球性金融监管的难度第59-60页
  三、 金融国际化双重效应的主要特性第60-64页
   (一) 金融国际化双重效应的不平等性第60-62页
   (二) 金融国际化双重效应的相对性第62-64页
 第三章 金融国际化的风险分析第64-82页
  一、 国际化金融风险的概念第64-65页
  二、 国际化金融风险的形式及其生成第65-75页
   (一) 汇率风险第65-67页
   (二) 国际利率风险第67-69页
   (三) 证券价格风险第69-70页
   (四) 国际资本流动风险第70-72页
   (五) 金融创新风险第72-74页
   (六) 国家风险第74-75页
  三、 国际化金融风险的主要危害第75-77页
   (一) 它可能使经济主体遭受直接的经济损失第75-76页
   (二) 它可能影响国际经贸、金融活动的正常开展第76页
   (三) 它可能造成产业结构的畸形演进第76页
   (四) 它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第76-77页
  四、 国际化金融风险的基本特性第77-80页
   (一) 不确定性第77页
   (二) 客观性第77-78页
   (三) 相对性第78页
   (四) 隐蔽性第78-79页
   (五) 扩散性第79页
   (六) 可控性第79-80页
  五、 国际化金融风险的辩证思考第80-82页
   (一) 要开放就会有风险第80页
   (二) 人们在风险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第80-82页
 第四章 金融国际化的风险控制第82-96页
  一、 国际化金融风险的防范第82-88页
   (一) 保持国内经济运行的健康和稳定第82-83页
   (二) 选择渐进式的金融国际化方式第83-84页
   (三) 加强政府全方位的审慎监管第84-87页
   (四) 促进国际社会防范金融风险的通力合作第87-88页
  二、 国际化金融风险的化解第88-96页
   (一) 国际化金融风险的识别第88-90页
   (二) 国际化金融风险的衡量第90-93页
   (三) 国际化金融风险的化解第93-96页
中篇 实证考察第96-142页
 第五章 金融国际化效应的历史考察第96-120页
  一、 萌芽阶段的金融国际化及其效应第96-100页
   (一) 萌芽阶段的金融国际化(19世纪70年代以前)第96-98页
   (二) 萌芽阶段金融国际化的效应第98-100页
  二、 兴起阶段的金融国际化及其效应第100-105页
   (一) 兴起阶段的金融国际化(19世纪70年代—一战开始)第100-102页
   (二) 兴起阶段金融国际化的效应第102-105页
  三、 停滞阶段的金融国际化及其效应第105-108页
   (一) 停滞阶段的金融国际化(一战开始—二战结束)第105-107页
   (二) 停滞阶段金融国际化的效应第107-108页
  四、 快速发展阶段的金融国际化及其效应第108-120页
   (一) 快速发展阶段的金融国际化(二战结束以来)第108-114页
   (二) 快速发展阶段金融国际化的效应第114-120页
 第六章 金融国际化效应的现状比较第120-142页
  一、 金融国际化的较好实践:以香港为例第120-130页
   (一) 香港金融国际化的历史进程第120-123页
   (二) 香港成功地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第123-124页
   (三) 香港金融国际化比较成功的基本经验第124-130页
  二、 金融国际化的曲折探索:以泰国为例第130-142页
   (一) 泰国金融国际化的历史发展第130-132页
   (二) 泰国金融国际化付出了巨大代价第132-135页
   (三) 泰国金融国际化遭受挫折的主要教训第135-142页
下篇 战略选择第142-225页
 第七章 中国金融国际化的效应分析第142-176页
  一、 中国金融国际化的基本进程第142-155页
   (一) 外资金融机构纷至沓来第142-144页
   (二)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增大第144-149页
   (三) 外汇储备总量迅速增加第149-151页
   (四) 人民币国际化迈开脚步第151-153页
   (五) 金融业的跨国经营起程扬帆第153-155页
  二、 中国金融国际化的正面效应第155-163页
   (一) 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第155-156页
   (二) 促进国内投资的增加第156-158页
   (三) 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第158-159页
   (四) 促进微观金融主体竞争力的增强第159-160页
   (五) 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第160-161页
   (六) 促进宏观调控能力的提高第161-163页
  三、 中国金融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风险第163-176页
   (一) 金融业的经营受冲击第163-168页
   (二) 汇率、利率的稳定受挑战第168-170页
   (三) 国家经济主权和政策效力受影响第170-173页
   (四) 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受考验第173-176页
 第八章 中国金融国际化的战略选择第176-225页
  一、 坚持“积极的渐进式”金融开放模式是主导第176-185页
   (一) 积极推进中国金融国际化是大势所趋第176-179页
   (二) 建议确立一项新国策: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第179-185页
  二、 提升国内经济金融实力是基础第185-197页
   (一)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机构竞争力第185-190页
   (二)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缓解银行不良资产第190-193页
   (三)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质量第193-194页
   (四) 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国民经济稳定第194-197页
  三、 制定科学灵活的金融对外开放政策是关键第197-215页
   (一) 资本项目开放:积极创造条件第197-200页
   (二) 汇率制度:逐渐增大波动幅度的目标区管理第200-202页
   (三) 利率政策:本外币协调性地走向市场化第202-205页
   (四) 外债与外汇储备: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第205-208页
   (五) 金融机构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第208-212页
   (六) 外部条件利用: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事务第212-215页
  四、 构建四位一体的审慎监管体系是保证第215-225页
   (一) 健全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第215-217页
   (二) 完善政府风险监管体系第217-221页
   (三) 发挥行业和社会对金融监管的作用第221-222页
   (四) 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第222-225页
参考文献第225-231页

论文共2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依法治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
下一篇: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