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66年新诗理论与批评研究
导 论 | 第1-9页 |
第一章 惊涛骇浪:临界点的诗学秩序 | 第9-20页 |
一 阿垅的主观诗学 | 第9-16页 |
1、 现实政治与主观精神 | 第9-12页 |
2、 “情绪”与“力” | 第12-16页 |
二 沙鸥:时代的“旗手” | 第16-20页 |
1、 新人的评介 | 第16-17页 |
2、 批判胡风 | 第17-20页 |
第二章 进退两难:自由与格律间的选择 | 第20-32页 |
一 艾青的自由诗理论 | 第20-26页 |
1、 “时代”与“人民”:意义的变迁 | 第20-22页 |
2、 感情(情绪)与直觉 | 第22-23页 |
3、 形象 联想 想象 | 第23-24页 |
4、 散文集 | 第24-26页 |
二 臧克家的半自由诗理论 | 第26-32页 |
1、 “生活”:发展的阐释 | 第27-29页 |
2、 精炼 大体整齐 押韵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匠心独运:当代新诗的格律理论 | 第32-44页 |
一 何其芳的现代格律诗理论 | 第32-38页 |
1、 现代格律诗 | 第33-35页 |
2、 形式的百花齐放 | 第35-36页 |
3、 诗的定义 | 第36-38页 |
二 卞之琳的两种调子格律理论 | 第38-41页 |
三 林庚的典型诗行格律理论 | 第41-44页 |
1、 典型诗行 | 第41-42页 |
2、 半逗律 | 第42页 |
3、 节奏音组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情事两宜:抒情与叙事的面纱 | 第44-59页 |
一 抒情诗理论的兴盛 | 第44-48页 |
二 沈仁康的抒情诗理论 | 第48-53页 |
三 安旗的叙事诗理论及其他 | 第53-59页 |
1、 关于叙事诗 | 第53-56页 |
2、 关于诗歌的技巧 | 第56-59页 |
第五章 激情癫狂:新民歌的理论话题 | 第59-73页 |
一、 新民歌的兴起 理论问题的提出 | 第59-61页 |
二、 新诗发展道路问题 | 第61-64页 |
三、 策略:对“五四”以来新诗不同的评价 | 第64-68页 |
四、 新民歌有无限制 | 第68-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