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泥石流分布及灾害概况 | 第10-12页 |
| ·泥石流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泥石流灾害现状 | 第12-14页 |
| ·泥石流的分类与泥石流体结构 | 第14-15页 |
| ·泥石流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研究思路、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第2章 泥石流的基本性质及特征 | 第20-34页 |
| ·泥石流的概念及特点 | 第20-22页 |
|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发展过程 | 第22-24页 |
|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 第22页 |
| ·泥石流的发展过程 | 第22-24页 |
| ·泥石流的特征 | 第24-27页 |
| ·泥石流的运动特征 | 第24-25页 |
| ·泥石流的流体特征 | 第25-26页 |
| ·泥石流冲、淤特征 | 第26-27页 |
| ·泥石流特征值的确定 | 第27-34页 |
| ·泥石流流量的确定 | 第27-29页 |
| ·泥石流流速的确定 | 第29-32页 |
| ·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值的确定 | 第32-34页 |
| 第3章 泥石流作用下砌体结构的流—固耦合动力分析 | 第34-48页 |
| ·概述 | 第34-35页 |
| ·ANSYS Workbench 与 ANSYS CFX 介绍 | 第35-37页 |
| ·模型建立 | 第37-40页 |
| ·砌体结构模型建立 | 第37-38页 |
| ·流场模型建立 | 第38-39页 |
| ·整体模型建立 | 第39页 |
| ·流体域的简化和边界条件 | 第39页 |
| ·网格划分 | 第39-40页 |
| ·数值模拟过程和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 ·主要过程 | 第40-43页 |
| ·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 ·流—固耦合动力分析 | 第45-46页 |
| ·概述 | 第45页 |
| ·流—固耦合动力分析 | 第45-46页 |
| ·模态分析 | 第46-48页 |
| 第4章 流—固耦合分析结果和结果对比 | 第48-55页 |
| ·不同流速作用下砌体结构的流—固耦合动力响应 | 第48-49页 |
| ·不同流场作用下砌体结构的流—固耦合动力响应 | 第49-51页 |
| ·不同高宽比砌体结构的流—固耦合动力响应 | 第51-52页 |
| ·对不同长宽比砌体结构的流—固耦合动力响应 | 第52-55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61页 |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