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编程逻辑原理的微机保护实验装置设计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概况和趋势 | 第10-11页 |
·微机保护实验培训装置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课题背景、概述和意义 | 第12-13页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3-15页 |
第2章 微机保护实验培训装置整体设计 | 第15-23页 |
·引言 | 第15页 |
·基于可编程逻辑的组态式平台 | 第15-18页 |
·元件化编程引入 | 第16页 |
·层次化系统结构设计 | 第16-17页 |
·平台特点 | 第17-18页 |
·可编程逻辑语言标准 | 第18-22页 |
·IEC61131-3 标准产生背景 | 第18-19页 |
·IEC61131-3 标准结构 | 第19页 |
·IEC61131-3 标准语言介绍 | 第19-21页 |
·IEC61131-3 标准产生意义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基于可编程逻辑保护实验装置硬件环境 | 第23-38页 |
·引言 | 第23页 |
·硬件平台总体设计 | 第23-25页 |
·装置硬件各模块 | 第25-37页 |
·保护测量模块 | 第25-27页 |
·交流变换模块 | 第27-31页 |
·通信模块 | 第31-35页 |
·开入开出模块 | 第35页 |
·人机交换界面 | 第35-36页 |
·电源模块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实验装置内部通讯实现 | 第38-48页 |
·引言 | 第38页 |
·ModBus 协议 | 第38-43页 |
·ModBus 总体描述 | 第39-41页 |
·ModBus 功能码 | 第41页 |
·ModBus 串行链路协议 | 第41-43页 |
·ModBus 应用 | 第43-47页 |
·通讯数据分析 | 第43-44页 |
·功能码映射 | 第44-45页 |
·通信中的应用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组态式保护实验的实现 | 第48-60页 |
·引言 | 第48页 |
·元件库的建立 | 第48-59页 |
·算法元件库 | 第48-51页 |
·保护元件库 | 第51-56页 |
·硬件驱动元件库 | 第56-59页 |
·监控和通讯元件库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系统抗干扰设计 | 第60-66页 |
·引言 | 第60页 |
·硬件部分电磁兼容设计 | 第60-64页 |
·电磁干扰源及其影响 | 第60-61页 |
·电源模块电磁兼容 | 第61-63页 |
·保护测控模块电磁兼容设计 | 第63-64页 |
·通信、开入开出和采样模块抗干扰设计 | 第64页 |
·软件部分抗干扰设计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科研项目目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