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一、对于不良资产的一般理论研究 | 第10-11页 |
二、对于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的研究 | 第11-13页 |
三、对于不良资产处置方法的研究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一、经济周期理论 | 第14页 |
二、社会生产理论 | 第14页 |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4-15页 |
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第15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5-17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二、案例分析法 | 第17页 |
三、图表分析法 | 第17页 |
第六节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农村商业银行整体概述 | 第18-21页 |
第一节 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回顾 | 第18-19页 |
一、初始阶段:1979 年-1994年 | 第18页 |
二、第二阶段:1994 年-1997年 | 第18页 |
三、第三阶段:2003 年-至今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 第19-21页 |
一、不良资产的界定 | 第19页 |
二、农村商业银行近年不良资产的总体状况 | 第19-21页 |
第三章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分析 | 第21-34页 |
第一节 重庆农商行简介 | 第21页 |
第二节 重庆农商行不良资产分析 | 第21-27页 |
一、重庆农商行不良资产概述 | 第21-23页 |
二、从五级分类法分析 | 第23-25页 |
三、从行业集中度进行分析 | 第25-26页 |
四、从产品类型进行分析 | 第26-27页 |
第三节 重庆农商行不良资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27-30页 |
一、指标选取 | 第27-28页 |
二、建立模型与分析 | 第28-30页 |
第四节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总结 | 第30-34页 |
一、宏观经济的变化 | 第30-32页 |
二、外部体制不健全 | 第32-33页 |
三、自身风险偏好的原因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其他国家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借鉴 | 第34-39页 |
第一节 美国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借鉴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日本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借鉴 | 第35-36页 |
第三节 泰国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借鉴 | 第36-37页 |
第四节 以上各国处置不良资产带来的启示 | 第37-39页 |
一、各国资产管理公司在运作中存在的主要差异 | 第37页 |
二、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政府参与的有效保障 | 第37-38页 |
三、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建立专业的处置机构 | 第38-39页 |
第五章 重庆农商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对策与建议 | 第39-45页 |
第一节 现有不良资产的处置措施 | 第39-40页 |
一、协议处置 | 第39页 |
二、诉讼追偿 | 第39页 |
二、债务核销 | 第39页 |
三、破产清偿 | 第39页 |
四、债转股 | 第39-40页 |
第二节 针对重庆农商行不良资产处置具体建议 | 第40-41页 |
一、转变不良资产处置观念,以市场化原则处置 | 第40页 |
二、优化信贷结构,改善预警机制, | 第40-41页 |
三、健全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及激励机制 | 第41页 |
第三节 针对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参考 | 第41-45页 |
一、政府应发挥指导作用 | 第42-43页 |
二、探索尝试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 | 第43-44页 |
三、探索“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新思路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