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第二章 区域产业群的形成 | 第11-14页 |
·区域产业群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区域产业群的定义 | 第11页 |
·区域性产业群的形成 | 第11-12页 |
·区域产业群的重要意义 | 第12页 |
·国际区域产业集群特征 | 第12-14页 |
第三章 区域产业群的背景 | 第14-25页 |
·全球化和数字化基础 | 第14-17页 |
·经济全球化和产业本地化 | 第14页 |
·数字技术为动力的全球化科技革命所带来的设计创新动能 | 第14-16页 |
·社会资本优势 | 第16-17页 |
·中国经济发展与契机 | 第17-20页 |
·创新经济与政府政策 | 第17-18页 |
·中国经济背景 | 第18-20页 |
·制造业的逐步成熟 | 第18-19页 |
·oem-obm产业升级 | 第19页 |
·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影响 | 第19-20页 |
·我国沿海丰富的区域产业和浙江区域产业群经济特色 | 第20-25页 |
·先进国家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为浙江提供的经验 | 第22-25页 |
第四章 "集群式设计创新模式"的定义和重要性 | 第25-29页 |
·定义 | 第25-26页 |
·“集群式设计创新”模式定义 | 第26-27页 |
·“集群式设计创新模式”对浙江区域产业群的重要意义 | 第27页 |
·“集群式设计创新模式”对集群内企业的重要意义 | 第27-29页 |
第五章 "集群式设计创新模式"的接口 | 第29-46页 |
·集群式设计创新模式接口的阐述 | 第29页 |
·集群式设计创新模式的信息接口分析 | 第29-32页 |
·地区产业状况 | 第32-37页 |
·针对性的行业市场 | 第37-42页 |
·目标消费者调查 | 第42-46页 |
第六章 "集群式设计创新模式" | 第46-79页 |
·集群式设计创新模式概述 | 第46-47页 |
·集群式设计创新的主体机制 | 第47-58页 |
·主体机制概述 | 第48页 |
·集群式设计创新的主体之一企业 | 第48-49页 |
·集群式设计创新的主体之二教育与研究机构 | 第49-50页 |
·集群式设计创新的主体之三区域政府 | 第50-51页 |
·集群式设计创新的主体之四中介组织 | 第51-53页 |
·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 第53-58页 |
·政府对其他主体的引导方式—政策 | 第53-54页 |
·把握企业间的交互作用力 | 第54-55页 |
·企业与院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 | 第55-58页 |
·集群式设计创新的客体机制 | 第58-79页 |
·客体机制概述 | 第58页 |
·组织结构创新 | 第58-65页 |
·有效的功能性平台的建设 | 第58-65页 |
a 工业设计平台的建设 | 第59-60页 |
b 专业化数据库的建立 | 第60-61页 |
c 集群式市场调研与分析体系建立 | 第61-63页 |
d 产品可用性评测体系的建立 | 第63-65页 |
·技术创新 | 第65页 |
·产品设计创新策略 | 第65-79页 |
·产品策略的推导方式: | 第65-68页 |
·产品设计创新策略的定制: | 第68-79页 |
(一).整体化产品设计创新策略 | 第68-71页 |
(二).数字化策略 | 第71-74页 |
(三).人性化策略 | 第74-76页 |
(四).产品品牌策略 | 第76-7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附表 | 第83-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