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3页 |
·引言 | 第13-17页 |
·Boost变流器在高增益变换场合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7-32页 |
·隔离型Boost变流器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非隔离型Boost变流器的研究现状 | 第21-32页 |
·耦合电感在DC/DC变流器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32-38页 |
·采用耦合电感来有效抑制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 | 第32-33页 |
·采用耦合电感来实现DC/DC变流器的软开关动作 | 第33-36页 |
·采用耦合电感来实现变流器的高增益输出 | 第36页 |
·采用耦合电感来实现变流器占空比的拓展 | 第36-38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38-43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38-41页 |
·论文研究工作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二章 采用三绕组耦合电感实现的隔离型交错式有源箝位软开关Boost变流器 | 第43-81页 |
·有源箝位软开关交错并联Flyback-Boost变流器 | 第43-60页 |
·Flyback变流器的特点 | 第43-45页 |
·Flyback-Boost变流器的推导和理想静态工作分析 | 第45-49页 |
·有源箝位软开关交错并联Flyback-Boost变流器的静态工作分析 | 第49-54页 |
·有源箝位软开关交错并联Flyback-Boost变流器的特性和参数设计 | 第54-57页 |
·仿真和实验验证 | 第57-60页 |
·交错式有源箝位原边并联、副边串联Boost变流器 | 第60-76页 |
·交错式有源箝位原边并联、副边串联Boost变流器的推导 | 第60-62页 |
·静态工作分析 | 第62-65页 |
·电路性能分析 | 第65-71页 |
·损耗分析和设计原则 | 第71-72页 |
·仿真和实验结果 | 第72-76页 |
·采用三绕组耦合电感实现的其他隔离型DC/DC变流器 | 第76-79页 |
·有源箝位软开关Flyback-Boost变流器的简化 | 第76-77页 |
·采用三绕组耦合电感实现的Buck型降压DC/DC变流器电路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三章 采用三绕组耦合电感实现的非隔离型高增益交错并联Boost变流器 | 第81-119页 |
·高增益有源箝位软开关交错并联Boost变流器 | 第81-99页 |
·高增益交错并联Boost变流器的推导和理想静态工作分析 | 第81-87页 |
·高增益有源箝位软开关交错并联Boost变流器的静态工作分析 | 第87-90页 |
·电路特性分析 | 第90-93页 |
·参数设计 | 第93-94页 |
·仿真和实验验证 | 第94-99页 |
·高增益无源无损软箝位交错并联Boost变流器 | 第99-112页 |
·有源箝位软开关方案到无源无损软箝位方案的演变 | 第99-101页 |
·高增益无源无损软箝位交错并联Boost变流器静态工作分析 | 第101-103页 |
·电路特性分析 | 第103-105页 |
·变流器参数设计原则 | 第105-108页 |
·仿真和实验验证 | 第108-112页 |
·三绕组耦合电感的基本单元和相关拓扑演绎 | 第112-117页 |
·三绕组耦合电感的基本单元 | 第112-114页 |
·漏感能量解决方案 | 第114-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四章 三绕组耦合电感实现的具有最少箝位开关管的高增益交错并联Boost变流器 | 第119-151页 |
·具有最少箝位开关管的高增益交错并联软开关Boost变流器 | 第119-134页 |
·三绕组耦合电感的高增益交错并联Boost变流器拓扑演绎 | 第119-124页 |
·具有最少箝位开关管的高增益交错并联软开关Boost变流器的静态工作分析 | 第124-128页 |
·电路特性分析和参数设计 | 第128-131页 |
·实验验证 | 第131-134页 |
·具有最少箝位开关管和内置输出LC低通滤波器的高增益交错并联软开关Boost变流器 | 第134-148页 |
·变流器的推导和演绎 | 第134-138页 |
·变流器静态工作分析 | 第138-141页 |
·变流器特性分析 | 第141-144页 |
·仿真与实验验证 | 第144-148页 |
·三绕组耦合电感的另一种基本单元和拓扑生成 | 第148-150页 |
·本章小结 | 第150-151页 |
第五章 隔离型与非隔离型变流器之间的联系和新型变流器结构的应用 | 第151-167页 |
·三绕组耦合电感实现的隔离型与非隔离型变流器之间的相互联系 | 第151-158页 |
·自耦升压变压器结构及其特点 | 第151-152页 |
·三绕组耦合电感实现的隔离型与非隔离型变流器之间的演变和比较 | 第152-156页 |
·三绕组耦合电感实现的另一种隔离型与非隔离型变流器之间的演变和比较 | 第156-158页 |
·变流器的隔离-非隔离转化法 | 第158-162页 |
·3kw太阳能并网发电应用系统 | 第162-166页 |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 | 第162-163页 |
·DC/DC变流器的优化 | 第163-16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6-16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67-171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67-169页 |
·今后的工作展望 | 第169-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18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 第187-191页 |
致谢 | 第191-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