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柽柳立地土壤属性冠幅中心与冠幅边缘和冠幅外的理化性状特征及差异 | 第12页 |
| ·不同发育阶段“肥岛”中的土壤富集率的差异研究 | 第12页 |
| ·土壤的不同属性在柽柳“肥岛”中的有效作用范围研究 | 第12页 |
| ·柽柳“肥岛”剖面特征的研究 | 第12-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国外“肥岛”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6页 |
| ·国内“肥岛”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18页 |
| ·“肥岛”现象的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 ·经典统计学方法 | 第19页 |
| ·地统计学方法 | 第19-23页 |
| 第三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3页 |
| ·南疆塔河自然概况 | 第23页 |
| ·北疆阜康自然概况 | 第23页 |
|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第23-25页 |
| ·样品采集 | 第23-24页 |
| ·室内分析 | 第24页 |
|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 第四章 柽柳“肥岛”的土壤理化特征 | 第25-35页 |
| ·样点布置和实验室分析 | 第25页 |
| ·数据处理 | 第25-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 ·小结 | 第33-35页 |
| ·肥岛效应 | 第33-34页 |
| ·富集率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柽柳“肥岛”有效作用范围研究 | 第35-53页 |
| ·样点布置和实验室分析 | 第35页 |
| ·数据处理 | 第3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5-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柽柳立地土壤肥岛的垂直效应研究 | 第53-66页 |
| ·样点布置和实验室分析 | 第53页 |
| ·数据处理 | 第5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3-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6-70页 |
| ·柽柳冠幅中心与冠幅边缘和冠幅外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差异 | 第66-67页 |
| ·冠幅、不同生育阶段的富集率的差别 | 第67-68页 |
| ·柽柳“肥岛”的有效作用范围 | 第68页 |
| ·柽柳“肥岛”的垂直效应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