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言 | 第9-15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回顾 | 第10-13页 |
·国外关于股指期货研究的回顾 | 第10-11页 |
·国内关于股指期货研究的回顾 | 第11-13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2章 股指期货的概况及其发展模式 | 第15-23页 |
·股指期货的概念及特点 | 第15页 |
·股指期货的概念 | 第15页 |
·股指期货的特点 | 第15页 |
·股指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 第15-18页 |
·股指期货的产生 | 第15-16页 |
·股指期货的发展及现状 | 第16-18页 |
·股指期货的经济功能 | 第18-20页 |
·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和促进资本流动 | 第18-19页 |
·减少交易成本并提高市场流动性 | 第19页 |
·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 第19-20页 |
·发挥价格发现功能并促进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 | 第20页 |
·股指期货的两种发展模式 | 第20-23页 |
·股指期货两种发展模式的介绍 | 第20-21页 |
·股指期货两种发展模式的实例 | 第21-23页 |
第3章 两种模式下发展股指期货条件的国际比较 | 第23-31页 |
·基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股指期货引进条件(美国、英国) | 第23-26页 |
·美国股指期货的引进条件 | 第23-25页 |
·英国股指期货引进的条件 | 第25-26页 |
·基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股指期货引进条件(韩国、新加坡) | 第26-29页 |
·韩国股指期货的引进条件 | 第26-28页 |
·新加坡股指期货的引进条件 | 第28-29页 |
·两种股指期货发展模式条件的比较 | 第29-31页 |
·基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股指期货引进条件 | 第29页 |
·基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股指期货引进条件 | 第29-31页 |
第4章 两种模式下引进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 | 第31-37页 |
·基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股指期货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 第31-33页 |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基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股指期货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 第33-35页 |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股指期货发展模式对证券市场影响的分析结果 | 第35-37页 |
·股指期货两种发展模式对现货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 第35页 |
·股指期货两种发展模式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 第35-37页 |
第5章 中国股指期货的引进及模式的选择 | 第37-44页 |
·中国股指期货的发展模式 | 第37-38页 |
·政府对现货市场股票发行的行政性控制 | 第37页 |
·政府对现货市场中企业并购重组行为的行政控制 | 第37-38页 |
·政府对现货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的行政性控制 | 第38页 |
·中国发展股指期货可能产生的作用及影响 | 第38-41页 |
·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套期保值工具并有效规避系统性风险 | 第38-39页 |
·股指期货推出对我国现货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股指期货推出对我国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 第40页 |
·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影响 | 第40-41页 |
·国外发展模式对中国引进股指期货的启示 | 第41-44页 |
·加快证券市场法规与自律管理体系的建设 | 第41-42页 |
·建立股指期货交易的监管和内部控制体系 | 第42-43页 |
·加强对股指期货投资的宣传和教育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