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8页 |
1 引言 | 第18-34页 |
·研究背景 | 第18-31页 |
·国内外防弹材料研究的现状 | 第18-21页 |
·SiC在防弹领域的应用与研究 | 第21-22页 |
·SiC陶瓷简介 | 第22-31页 |
·研究目标、内容、意义及创新点 | 第31-34页 |
·研究目标 | 第31页 |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研究意义 | 第32-33页 |
·创新点 | 第33-34页 |
2 环氧树脂固化工艺研究及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4-56页 |
·实验 | 第34-38页 |
·原材料 | 第34页 |
·实验内容、方法 | 第34-38页 |
·SiC纳米纤维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38-48页 |
·合成工艺研究 | 第39-45页 |
·合成机理分析 | 第45-48页 |
·SiC纳米纤维复合防弹板的制备 | 第48-54页 |
·树脂固缩率的研究 | 第49-52页 |
·Twaron短纤增强复合板的制备 | 第52-53页 |
·SiC纳米纤维增强复合板的制备 | 第53-54页 |
·SiC纳米纤维/Twaron短纤混杂增强复合板的制备 | 第54页 |
·本章结论 | 第54-56页 |
3 纤维增强复合板的拉伸性能研究 | 第56-71页 |
·纤维增强复合板的应力应变几何模型 | 第56-59页 |
·增强原理 | 第56-58页 |
·短纤维增强复合板应力应变的几何模型 | 第58-59页 |
·纤维增强复合板的拉伸理论分析 | 第59-65页 |
·纤维增强复合板的拉伸弹性模量理论分析 | 第59-60页 |
·单一纤维增强复合板的弹性模量 | 第60-62页 |
·SiC纳米纤维/Twaron短纤混杂增强复合板的拉伸弹性模量 | 第62-65页 |
·Twaron/SiC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板的拉伸性能分析 | 第65-69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5页 |
·混杂增强复合板的拉伸曲线分析 | 第65-67页 |
·复合板的拉伸断裂比功 | 第67-68页 |
·复合板厚度对其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68-69页 |
·本章结论 | 第69-71页 |
4 复合板的面内剪切应力应变研究 | 第71-77页 |
·单一纤维增强复合板的剪切模量分析 | 第71-73页 |
·纤维增强复合板的剪切模量理论分析 | 第71-72页 |
·单一纤维增强复合板的剪切模量 | 第72-73页 |
·混杂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板的剪切模量分析 | 第73-75页 |
·混杂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板的剪切性能分析 | 第75-76页 |
·剪切性能测试仪器及方法 | 第75页 |
·复合板的剪切曲线分析 | 第75-76页 |
·本章结论 | 第76-77页 |
5 复合板的压缩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77-98页 |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77-78页 |
·实验材料 | 第77页 |
·实验内容、方法与设备 | 第77-78页 |
·复合板准静态压缩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 第78-86页 |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 第78-79页 |
·纤维体积含量对复合板压缩应力-应变的影响 | 第79-83页 |
·复合板准静态压缩能量吸收分析 | 第83-84页 |
·复合板厚度对其准静态压缩性能的影响 | 第84-86页 |
·复合板动态压缩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 第86-97页 |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 第86-90页 |
·复合板动态压缩能量吸收分析 | 第90-94页 |
·复合板厚度对其动态压缩性能的影响 | 第94-97页 |
·本章结论 | 第97-98页 |
6 纤维增强复合板防弹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 第98-116页 |
·实验内容、设备与方法 | 第98-101页 |
·实验材料 | 第98页 |
·实验内容、方法与设备 | 第98-101页 |
·复合板准静态侵彻性能分析 | 第101-106页 |
·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板准静态侵彻性能分析 | 第101-105页 |
·单一纤维增强复合板准静态侵彻性能分析 | 第105-106页 |
·复合板低速冲击条件下能量吸收的测试与分析 | 第106-110页 |
·增强纤维体积比对吸能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增强纤维总体积含量对吸能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复合板厚度对吸能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复合板高速弹道冲击条件下能量吸收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110-115页 |
·增强纤维体积比对吸能的影响 | 第110页 |
·增强纤维总体积含量对吸能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复合板厚度对吸能的影响 | 第112页 |
·冲击速度对吸能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复合板冲击吸能机理探讨 | 第113-115页 |
·本章结论 | 第115-116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16-120页 |
·研究结论 | 第116-118页 |
·课题展望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8页 |
学习期间发表文章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