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物化—生化—消毒工艺处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废水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前言第9-11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1-23页
   ·实验室废水分类第11页
   ·实验室废水特点第11页
   ·实验室废水现有的处理方法第11-23页
     ·预处理工艺第12-13页
     ·二级处理第13-19页
     ·消毒处理第19-23页
第3章 研究内容及其方法第23-27页
   ·课题来源及处理工艺确定第23-26页
     ·课题来源第23页
     ·废水来源及特点第23-24页
     ·废水处理要求第24页
     ·废水处理工艺路线的设计思路及治理方案的确定第24-26页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6-27页
     ·研究内容第26页
     ·监测项目及方法第26-27页
第4章 实验室废水水质变化特征第27-35页
   ·实验室布局情况第27页
   ·各实验及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第27-29页
   ·实验室废水水质变化特征第29-30页
   ·废水水质变化特征曲线图第30-34页
     ·5月份每周水量变化情况第30页
     ·5月份每周pH变化情况第30-31页
     ·5月份每周色度变化情况第31页
     ·5月份每周铜的浓度变化情况第31-32页
     ·5月份每周铁的浓度变化情况第32页
     ·5月份每周锰的浓度变化情况第32-33页
     ·5月份每周锌的浓度变化情况第33页
     ·5月份每周铬的浓度变化情况第33-34页
   ·实验室废水的主要成分及含量第34-35页
第5章 混凝沉淀效果及分析第35-47页
   ·混凝机理第35-36页
   ·混凝剂的选择第36-37页
   ·絮凝剂投加方式的选择第37页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第37-39页
     ·水体pH值的影响第37-38页
     ·水中杂质的成分、性质及其浓度第38页
     ·水力条件第38页
     ·混凝剂投药量第38-39页
   ·实验仪器、材料与方法第39页
     ·实验仪器及药剂第39页
     ·实验方法第39页
   ·结果与讨论第39-45页
     ·聚合氯化铝(PAC)最佳投加量的确定第39-40页
     ·助凝剂最佳投药量的确定第40-41页
     ·絮凝剂复合作用时最优组合及投药量范围的确定第41-43页
     ·最佳pH的确定第43-44页
     ·混凝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第44-45页
   ·在工程上采用此工艺条件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分析第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6章 BIOFOR滤池处理综合废水运行效果及分析第47-53页
   ·BIOFOR滤池处理机理第47页
   ·BIOFOR滤池启动第47-49页
     ·BIOFOR滤池填料第47页
     ·BIOFOR滤池填料挂膜第47-49页
   ·BIOFOR滤池工程运行第49-53页
     ·COD去除效率第49-50页
     ·氨氮去除效率第50-51页
     ·SS去除效率第51页
     ·BIOFOR滤池反冲洗第51-53页
第7章 ClO_2消毒效果及最佳运行参数与问题第53-58页
   ·ClO_2性质及消毒机理第53页
   ·ClO_2作为消毒剂的优势第53-54页
   ·二氧化氯的制备第54-55页
   ·消毒系统简介第55页
   ·二氧化氯投加量的确定第55-58页
第8章 整体运行效果与分析第58-60页
   ·工艺运行处理效果第58页
   ·工艺运行成本第58-60页
第9章 结论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下一篇:南昌市室内外PM2.5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及其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