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玉簪记》的故事流变 | 第8-14页 |
第一节 《玉簪记》故事本源 | 第8-10页 |
第二节 元杂剧《张于湖误宿女真观》 | 第10-12页 |
第三节 话本《张于湖传》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明传奇《玉簪记》 | 第14-27页 |
第一节 《玉簪记》剧本安排及思想内容分析 | 第14-19页 |
一. 剧本安排 | 第14-16页 |
二. 思想内容 | 第16-19页 |
第二节 《玉簪记》陈妙常人物形象分析 | 第19-27页 |
一. 与元杂剧中女性出家人形象比较---以《竹坞听琴》郑彩鸾为例 | 第21-23页 |
二. 与昆剧中女性出家人形象比较---以《思凡》色空为例 | 第23-27页 |
第三章 近代昆曲舞台上的《玉簪记》演出 | 第27-39页 |
第一节 《玉簪记》折子戏的流传 | 第27-31页 |
第二节 《玉簪记》折子戏分析 | 第31-39页 |
一. 琴挑 | 第31-33页 |
二. 问病 | 第33-34页 |
三. 偷诗 | 第34-36页 |
四. 秋江 | 第36-39页 |
第四章 近五十年来《玉簪记》“小本戏”演出 | 第39-54页 |
第一节 1983 年江苏省昆剧院《玉簪记》 | 第40-42页 |
一. 剧情及曲词改动 | 第40-41页 |
二. 人物性格 | 第41-42页 |
第二节 1985 年上海昆剧团《玉簪记》 | 第42-46页 |
一. 剧本编排 | 第42-43页 |
二. 表演艺术 | 第43-46页 |
第三节 2008 年苏州昆剧院版《玉簪记》 | 第46-54页 |
一. 剧本编排 | 第46-48页 |
二. 舞美设计 | 第48-51页 |
三. 舞台表演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