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21页 |
|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1-24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30页 |
| ·供试土壤及样品采集 | 第24-25页 |
| ·土壤基本物理指标测定方法 | 第25页 |
| ·HS各组分的提取、分离及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 ·HS及HM各组分固体样品制备及测定方法 | 第26-29页 |
| ·数据分析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不同耕作措施对黑土基本物理性质的影响 | 第30-32页 |
| ·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 第30页 |
| ·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对田间持水量和全蓄水量的影响 | 第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不同耕作措施对黑土HS组成数量及光学性质的影响 | 第32-43页 |
| ·对黑土有机碳(SOC)数量的影响 | 第32页 |
| ·不同耕作措施对黑土HS各组分数量的影响 | 第32-39页 |
| ·不同耕作措施对黑土HS各组分光学性质的影响 | 第39-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不同耕作措施下HA和FA结构特征 | 第43-49页 |
| ·HA和FA元素组成(Elemental composition)分析 | 第43页 |
| ·HA和FA的差热分析(DTA) | 第43-45页 |
| ·HA和FA的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45-47页 |
| ·HA的紫外可见(UV-vis)光谱分析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六章 不同耕作措施下黑土HMi和HMc结构特征 | 第49-56页 |
| ·HMi和HMc的元素组成(Elemental composition)分析 | 第49页 |
| ·HMi和HMc的差热分析(DTA) | 第49-52页 |
| ·HMi和HMc的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52-53页 |
| ·HMi和HMc的UV-vis光谱分析 | 第53-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七章 黑土坡耕地不同坡位HS组成数量及光学性质 | 第56-61页 |
| ·不同坡位黑土有机碳(SOCc)数量 | 第56页 |
| ·不同坡位黑土HS各组分数量 | 第56-58页 |
| ·不同坡位HS各组分的光学性质 | 第58-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61-64页 |
| ·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附录:文中符号意义及相关术语的英文形式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作者简介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