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混凝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21页 |
·混凝剂的研究 | 第11-14页 |
·混凝机理的研究 | 第14-18页 |
·絮体的分形特性研究 | 第18-19页 |
·混凝设备的研究 | 第19-21页 |
·课题研究的来源和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课题研究的来源 | 第21页 |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水中胶体颗粒物和化学混凝的基础理论 | 第24-38页 |
·水中胶体颗粒物 | 第24-30页 |
·胶体颗粒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 | 第24-25页 |
·胶体颗粒的双电层结构——扩散双电层模型 | 第25-26页 |
·胶体颗粒的电动电位(ζ电位) | 第26-27页 |
·胶体颗粒的稳定性及其凝聚 | 第27-30页 |
·化学混凝作用机理的有关理论 | 第30-34页 |
·双电层压缩理论 | 第30-31页 |
·吸附电中和理论 | 第31-32页 |
·吸附架桥理论 | 第32-33页 |
·卷扫絮凝理论 | 第33-34页 |
·混凝反应动力学 | 第34-38页 |
·布朗运动的碰撞 | 第34-35页 |
·流体流动的碰撞 | 第35-37页 |
·差速沉降的碰撞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混凝中流体动力条件的实验研究 | 第38-53页 |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38-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混凝剂的种类及其投入量与流体动力条件的关系 | 第39-46页 |
·混凝剂种类及其投入量与剪切速度的关系 | 第39-43页 |
·混凝剂种类及其投入量与剪切时间的关系 | 第43-44页 |
·混凝剂种类及其投入量与流场分布的关系 | 第44-46页 |
·原水浊度与流体动力条件的关系 | 第46-48页 |
·原水浊度与剪切速度的关系 | 第46页 |
·原水浊度与剪切时间的关系 | 第46-47页 |
·原水浊度与流场分布的关系 | 第47-48页 |
·胶体颗粒性质与流体动力条件的关系 | 第48-52页 |
·胶体颗粒性质与剪切速度的关系 | 第48-50页 |
·胶体颗粒性质与剪切时间的关系 | 第50-51页 |
·胶体颗粒性质与流场分布的关系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流体动力条件与Al~(2+)水解产物形态、胶体动电位之间的关系 | 第53-62页 |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 第53-56页 |
·实验 | 第53页 |
·分析方法 | 第53-5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61页 |
·Al-Ferron 逐时络合比色的曲线变化情况 | 第56-57页 |
·AlCl_3混凝作用的变化情况 | 第57-58页 |
·胶体颗粒的ζ电位变化情况 | 第58-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混凝中的“流体力化学”机理及其定义 | 第62-82页 |
·“流体力化学”的作用机理 | 第62-74页 |
·流体动力影响混凝剂的扩散 | 第62-63页 |
·流体动力影响氯化铝水解反应的模型 | 第63-69页 |
·流体动力影响胶体颗粒水化膜变形的模型 | 第69-73页 |
·流体动力影响颗粒的碰撞频率 | 第73-74页 |
·混凝中的“流体力化学”定义 | 第74-81页 |
·“流体力”的因素 | 第74-78页 |
·“化学反应” | 第78-79页 |
·混凝中“流体力化学”的定义 | 第79-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82-85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附录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