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9页 |
| ·组织工程支架研究背景 | 第15-19页 |
| ·纤维连接法 | 第17页 |
| ·溶剂浇铸-颗粒沥滤法 | 第17页 |
| ·膜迭片法 | 第17页 |
| ·熔融模法 | 第17-18页 |
| ·聚合物/陶瓷纤维复合法 | 第18页 |
| ·相分离法 | 第18页 |
| ·原位聚合法 | 第18页 |
| ·静电纺丝法 | 第18-19页 |
| ·静电纺丝技术介绍 | 第19-27页 |
| ·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 | 第19页 |
| ·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静电纺丝技术用于制备组织工程支架的优势及其应用 | 第21-27页 |
| ·软骨 | 第23页 |
| ·骨 | 第23-24页 |
| ·血管 | 第24-26页 |
| ·心脏 | 第26页 |
| ·神经 | 第26页 |
| ·其他方面 | 第26-27页 |
|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原则 | 第27-31页 |
| ·生物安全性原则 | 第28-29页 |
|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 第28-29页 |
| ·遗传毒性和致癌试验 | 第29页 |
| ·生物功能性原则 | 第29-31页 |
| ·对细胞功能的宏观评价 | 第29-30页 |
| ·分子水平评价细胞功能 | 第30-31页 |
|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31-39页 |
| ·壳聚糖和胶原蛋白 | 第32-34页 |
| ·丝素蛋白 | 第34-39页 |
| 第二章 丝素蛋白静电纺丝支架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 | 第39-53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实验部分 | 第39-47页 |
|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 ·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 ·丝素蛋白静电纺丝与支架预处理 | 第41页 |
| ·细胞培养与接种 | 第41-43页 |
| ·MTT(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粘附与增殖 | 第43页 |
| ·RT-PCR检测基因表达 | 第43-47页 |
| ·实验结果 | 第47-49页 |
| ·静电纺制备丝素蛋白纳米纤维与支架预处理 | 第47-48页 |
| ·细胞粘附 | 第48页 |
| ·细胞增殖 | 第48-49页 |
| ·基因表达 | 第49页 |
| ·讨论 | 第49-51页 |
| ·小结 | 第51-53页 |
| 第三章 壳聚糖/胶原蛋白电纺复合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 第53-73页 |
| ·引言 | 第53-54页 |
| ·壳聚糖/胶原蛋白复合支架的制备处理及表征 | 第54-61页 |
|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 ·实验仪器 | 第54页 |
| ·壳聚糖/胶原蛋白静电纺丝 | 第54-55页 |
| ·复合支架预处理 | 第55-56页 |
| ·扫描电镜(SEM)观察 | 第56页 |
| ·结果 | 第56-59页 |
| ·壳聚糖/胶原蛋白静电纺复合支架 | 第56-58页 |
| ·复合支架预处理 | 第58-59页 |
| ·讨论 | 第59-61页 |
| ·壳聚糖/胶原蛋白复合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 第61-71页 |
| ·实验部分 | 第61-65页 |
| ·实验材料 | 第61-62页 |
| ·实验仪器 | 第62-63页 |
| ·细胞培养与接种 | 第63页 |
| ·苏木素-伊红(HE)染色 | 第63页 |
| ·扫描电镜(SEM)观察 | 第63页 |
| ·MTT法检测细胞粘附与增殖 | 第63-64页 |
| ·RT-PCR检测基因表达 | 第64-65页 |
| ·结果 | 第65-69页 |
| ·苏木素-伊红(HE)染色 | 第65-66页 |
| ·扫描电镜(SEM)观察 | 第66-67页 |
| ·细胞粘附 | 第67-68页 |
| ·细胞增殖 | 第68页 |
| ·检测标志基因的表达 | 第68-69页 |
| ·讨论 | 第69-71页 |
| ·小结 | 第71-73页 |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 ·总结 | 第73-74页 |
| ·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7页 |
| 致谢 | 第87-89页 |
| 附录1 本文中的主要缩略词 | 第89-90页 |
| 附录2 攻读硕士期间已撰写或发表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