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花巧手饰婚嫁--山西夏县传统婚俗面花艺术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绪论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婚俗面花艺术之源 | 第13-19页 |
| ·民间传统面花的起源 | 第13-15页 |
| ·山西传统婚俗面花概述 | 第15-19页 |
| ·忻州的传统婚俗面花 | 第16页 |
| ·霍州的传统婚俗面花 | 第16页 |
| ·襄汾的传统婚俗面花 | 第16-17页 |
| ·新绛的传统婚俗面花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婚俗面花艺术之形 | 第19-36页 |
| ·传统“六礼”中的夏县婚俗面花概述 | 第19-21页 |
| ·说媒 | 第19页 |
| ·换帖、纳彩 | 第19-20页 |
| ·请期、亲迎 | 第20页 |
| ·拜堂 | 第20页 |
| ·闹洞房 | 第20-21页 |
| ·回门 | 第21页 |
| ·夏县传统面花的表现类型 | 第21-27页 |
| ·“馄饨” | 第21-23页 |
| ·上头糕 | 第23页 |
| ·剃头糕 | 第23-24页 |
| ·龙凤花馍 | 第24-25页 |
| ·石榴馍 | 第25-26页 |
| ·回礼馍 | 第26页 |
| ·送女馍 | 第26-27页 |
| ·夏县传统婚俗面花的题材 | 第27-36页 |
| ·动物题材 | 第27-31页 |
| ·植物题材 | 第31-33页 |
| ·人物题材 | 第33-36页 |
| 第三章 婚俗面花艺术之神 | 第36-43页 |
| ·夏县传统婚俗面花的表现手法 | 第36-40页 |
| ·象征手法 | 第36-37页 |
| ·概括手法 | 第37-38页 |
| ·抽象手法 | 第38-39页 |
| ·程式化 | 第39-40页 |
| ·夏县传统婚俗面花的装饰语言 | 第40-43页 |
| ·造型语言 | 第40-41页 |
| ·色彩语言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婚俗面花艺术之魂 | 第43-47页 |
| ·夏县传统婚俗面花的文化内涵 | 第43-45页 |
| ·对生命、生殖的崇拜 | 第43页 |
| ·对自然界的崇拜 | 第43-44页 |
| ·对吉祥、幸福的渴求 | 第44页 |
| ·对阴阳哲学观的理解 | 第44-45页 |
| ·新时代婚俗面花艺术的嬗变 | 第45-47页 |
| ·材料上嬗变 | 第45-46页 |
| ·手法上嬗变 | 第46页 |
| ·内容上嬗变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