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5页 |
| 图表索引 | 第15-17页 |
| 符号和缩略词表 | 第17-1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8-32页 |
| ·扩频通信与码分多址技术概述 | 第18-20页 |
| ·扩频序列概念、分类及其在CDMA系统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 ·扩频序列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与目前趋势 | 第22-24页 |
| ·CDMA系统分类及其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 ·单小区与多小区系统 | 第24页 |
| ·单速率与多速率系统 | 第24-26页 |
| ·同步、准同步与异步CDMA系统 | 第26-27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主要贡献和章节组织 | 第27-32页 |
| 第2章 直接扩频序列集部分相关理论界 | 第32-54页 |
| ·直接扩频序列集部分相关函数 | 第32-33页 |
| ·广义正交扩频序列 | 第33-35页 |
| ·直接扩频序列集已有部分相关理论界 | 第35-38页 |
| ·广义正交序列相关理论界 | 第35-37页 |
| ·部分相关理论界 | 第37-38页 |
| ·广义正交单位复根序列集周期部分相关函数理论界 | 第38-42页 |
| ·广义正交单位复根序列集非周期部分相关函数理论界 | 第42-50页 |
| ·常规单位复根序列集周期部分相关函数理论界 | 第50-51页 |
| ·常规单位复根序列集非周期部分相关函数理论界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3章 多速率QS-CDMA系统中的广义正交序列设计 | 第54-72页 |
| ·互补码与Z-互补码 | 第54-56页 |
| ·具有可变扩频因子及广义正交区的OVSF-ZCZ码构造 | 第56-58页 |
| ·OVSF-ZCZ码相关特性 | 第58-59页 |
| ·OVSF-ZCZ码周期及非周期相关特性 | 第58-59页 |
| ·OVSF-ZCZ码参数分析 | 第59页 |
| ·基于QPSK调制的广义正交GPZ码构造 | 第59-62页 |
| ·GPZ码构造方法 | 第60-62页 |
| ·GPZ码构造示例 | 第62页 |
| ·GPZ码的相关特性分析 | 第62-67页 |
| ·GPZ码的非周期相关特性 | 第62-64页 |
| ·GPZ码的周期相关特性 | 第64-66页 |
| ·GPZ码与GPC码的参数比较 | 第66-67页 |
| ·GPZ-Chip波形设计 | 第67-70页 |
| ·最佳chip波形集 | 第67-69页 |
| ·GPZ-Chip波形设计 | 第69-70页 |
| ·GPZ-Chip波形集的相关特性 | 第70-71页 |
| ·GPZ-Chip波形集的非周期相关特性 | 第70页 |
| ·GPZ-Chip波形集的周期相关特性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4章 多速率QS-CDMA系统性能分析 | 第72-88页 |
| ·多速率QS-CDMA系统模型Ⅰ | 第72-74页 |
| ·发射机模型 | 第72-73页 |
| ·接收机模型 | 第73-74页 |
| ·系统模型Ⅰ的多址干扰及性能分析 | 第74-76页 |
| ·OVSF码与ZCZ序列的相关特性 | 第76-78页 |
| ·OVSF码的相关特性 | 第76-77页 |
| ·ZCZ序列的部分相关特性 | 第77-78页 |
| ·OVSF-ZCZ码在多速率CDMA系统中的性能分析及比较 | 第78-79页 |
| ·多速率QS-CDMA系统模型Ⅱ | 第79-83页 |
| ·发射机模型 | 第79-80页 |
| ·信道模型 | 第80-81页 |
| ·接收机模型 | 第81-83页 |
| ·系统模型Ⅱ的系统干扰及性能分析 | 第83-85页 |
| ·采用GPZ-Chip波形的系统性能分析 | 第85-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 第5章 多速率多小区QS-CDMA系统中的广义正交序列设计 | 第88-98页 |
| ·GLS序列集 | 第88-90页 |
| ·GOS序列构造 | 第90-92页 |
| ·GOS序列的相关特性分析 | 第92-94页 |
| ·GLS-Chip波形设计 | 第94-95页 |
| ·GLS-Chip波形的相关特性 | 第95-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 第6章 多速率多小区QS-CDMA系统性能分析 | 第98-114页 |
| ·多速率QS-CDMA系统模型Ⅲ | 第98-102页 |
| ·发射机模型 | 第99-100页 |
| ·信道模型 | 第100-101页 |
| ·接收机模型 | 第101-102页 |
| ·系统模型Ⅲ的干扰分析 | 第102-103页 |
| ·系统模型Ⅲ的仿真参数与性能分析 | 第103-105页 |
| ·多速率QS-CDMA系统模型Ⅳ | 第105-108页 |
| ·发射机模型 | 第105-106页 |
| ·接收机模型 | 第106-108页 |
| ·系统模型Ⅳ的干扰分析 | 第108-109页 |
| ·系统模型Ⅳ的仿真参数与性能分析 | 第109-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8页 |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14-115页 |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115-118页 |
| 致谢 | 第118-1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0-13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