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2EE的网上化学教学实验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目的与应用 | 第10-11页 |
·实验教学仿真系统的国内外发展情况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网上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理论研究 | 第15-23页 |
·网上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功能定位和基本要求 | 第15-16页 |
·功能定位 | 第15-16页 |
·基本要求 | 第16页 |
·网上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构的主要特点 | 第16-18页 |
·交互性和自主性 | 第16-17页 |
·共享性和自主性 | 第17页 |
·开放性 | 第17-18页 |
·协同性 | 第18页 |
·构建网上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基本原则 | 第18-19页 |
·智能化原则 | 第18页 |
·工程化原则 | 第18-19页 |
·综合化原则 | 第19页 |
·网上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构建的基本方法 | 第19-20页 |
·选择合适的仿真开发工具 | 第19页 |
·开发仿真软件与多媒体环境的接口模块 | 第19-20页 |
·网上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中实验教学模型 | 第20-21页 |
·实验界面呈现 | 第20页 |
·实验情景设置 | 第20-21页 |
·实验过程模拟与仿真 | 第21页 |
·实验结果总结与评价 | 第21页 |
·网上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优势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构建网上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 | 第23-32页 |
·建模与仿真 | 第23-24页 |
·面向对象的可重用仿真技术 | 第24-25页 |
·基于组件的仿真技术 | 第25-31页 |
·组件的概念和特点 | 第25-26页 |
·组件的仿真和建模 | 第26页 |
·用组件构建虚拟实验系统的意义 | 第26-27页 |
·组件的技术标准以及规范 | 第27页 |
·JavaBean组件技术 | 第27-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构建网上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32-44页 |
·技术方案 | 第32-36页 |
·基于Java技术 | 第32-34页 |
·基于VRML技术 | 第34-35页 |
·基于QuickTime VR技术 | 第35页 |
·基于Flash技术 | 第35-36页 |
·基于ActiveX技术 | 第36页 |
·技术方案的比较 | 第36-37页 |
·技术方案的选择 | 第37-38页 |
·基于JAVA的J2EE平台技术 | 第38-43页 |
·J2EE的概念 | 第38-39页 |
·J2EE的四层模型 | 第39-40页 |
·J2EE的结构 | 第40页 |
·J2EE的核心API与组件 | 第40-42页 |
·J2EE的优势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网上化学教学实验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44-59页 |
·系统总体设计与分析 | 第44-49页 |
·系统功能 | 第45页 |
·网络结构 | 第45-46页 |
·系统组成 | 第46-49页 |
·系统建模与仿真设计 | 第49-53页 |
·虚拟仪器的仿真设计 | 第50-53页 |
·虚拟实验过程的仿真设计 | 第53页 |
·实验状态的保存和恢复设计 | 第53-55页 |
·实验状态的保存和恢复设计的必要性 | 第53-54页 |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数据交换方式 | 第54页 |
·实验状态的保存和恢复过程 | 第54-55页 |
·网上化学电子化实验报告的生成与管理 | 第55-56页 |
·实验报告的生成 | 第56页 |
·实验报告的管理 | 第56页 |
·用户认证功能的设计 | 第56-58页 |
·用户登录认证 | 第56-57页 |
·Session变量的使用 | 第57-58页 |
·其他辅助功能的设计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网上化学教学实验仿真系统的应用与测试 | 第59-65页 |
·网上化学教学实验仿真系统的操作流程 | 第59页 |
·应用实例:水中钙镁含量的测定实验 | 第59-64页 |
·实验环境 | 第59-61页 |
·基本操作 | 第61-64页 |
·实验过程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65-68页 |
·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 第65-66页 |
·主要贡献 | 第65页 |
·技术创新 | 第65-66页 |
·进一步设计与构想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