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哲学: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一 实践哲学思想的形成 | 第10-19页 |
(一) 实践哲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10-14页 |
1、社会历史背景 | 第10-11页 |
2、思想理论渊源 | 第11-14页 |
(二) 实践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 第14-19页 |
二 实践哲学思想的特点 | 第19-35页 |
(一) 实践哲学的特征 | 第19-21页 |
1、实践哲学的自足性 | 第19页 |
2、对实践的核心地位的强调 | 第19-20页 |
3、对能动性的张扬 | 第20-21页 |
(二) 实践哲学的内容 | 第21-29页 |
1、哲学是什么 | 第21-23页 |
2、人是什么 | 第23-24页 |
3、实践一元论 | 第24-26页 |
4、理论与实践 | 第26-27页 |
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第27-28页 |
6、规律性与必然性 | 第28-29页 |
(三) 实践哲学的方法论含义 | 第29-35页 |
三 实践哲学思想的历史效应及其评价 | 第35-43页 |
(一) 实践哲学思想的历史效应 | 第35-40页 |
1、对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第35页 |
2、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之“人道主义”的影响 | 第35-36页 |
3、对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影响 | 第36-38页 |
4、对当代中国实践问题争论的影响 | 第38-40页 |
(二) 实践哲学思想的局限性 | 第40-43页 |
1、超越论 | 第41页 |
2、对客观性的主观倾向 | 第41-42页 |
3、对意志作用的夸大 | 第42-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