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市渭滨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36页 |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 第14-17页 |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有关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31页 |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 第24-31页 |
·渭滨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研究区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 第31-32页 |
·研究区地质灾害评估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6页 |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3-34页 |
·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第二章 自然地理概况与区域地质环境 | 第36-60页 |
·概况 | 第36-38页 |
·自然地理 | 第38-48页 |
·气候条件 | 第38-40页 |
·地形地貌 | 第40-46页 |
·水文特征 | 第46-47页 |
·社会环境与人类工程活动 | 第47-48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48-54页 |
·区域地貌特征 | 第48-49页 |
·区域大地构造格架 | 第49-50页 |
·区域新构造活动 | 第50-54页 |
·地质环境 | 第54-60页 |
·地层岩性 | 第54-55页 |
·地质构造 | 第55-56页 |
·新构造活动与地震 | 第56-57页 |
·岩土体基本特征 | 第57-59页 |
·地下水类型及分布特征 | 第59-60页 |
第三章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 第60-75页 |
·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 | 第60-66页 |
·地质灾害的行政分布情况 | 第60-61页 |
·地质灾害的地域分布规律 | 第61-66页 |
·地质灾害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 第66-71页 |
·滑坡 | 第66-68页 |
·崩塌 | 第68-70页 |
·泥石流 | 第70-71页 |
·滑坡形成条件及主要影响因素 | 第71-75页 |
·地形地貌 | 第71页 |
·地层岩性 | 第71-72页 |
·地质构造 | 第72页 |
·降雨 | 第72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72页 |
·植被 | 第72-73页 |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 第73页 |
·地震 | 第73-75页 |
第四章 典型单体滑坡研究 | 第75-111页 |
·滑坡稳定性研究方法概述 | 第75-76页 |
·夏呀河滑坡 | 第76-93页 |
·夏呀河滑坡基本特征、变形特征及其危害 | 第76-80页 |
·夏呀河四级滑坡稳定性计算 | 第80-83页 |
·夏呀河滑坡可靠性分析 | 第83-86页 |
·夏呀河滑坡三维数值模拟 | 第86-93页 |
·高家河滑坡 | 第93-104页 |
·高家河滑坡环境背景 | 第93页 |
·高家河滑坡的基本特征 | 第93-96页 |
·高家河滑坡的物理力学特征 | 第96-100页 |
·高家河滑坡二维数值模拟 | 第100-104页 |
·滩家洼滑坡群研究 | 第104-108页 |
·滩家洼滑坡群的基本特征 | 第104-105页 |
·滩家洼滑坡群形成机理分析 | 第105-108页 |
·滩家洼滑坡群定性风险分析 | 第108页 |
·小结 | 第108-111页 |
第五章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 第111-177页 |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建设 | 第111-113页 |
·GIS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研究概述 | 第111-112页 |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 | 第112-113页 |
·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研究 | 第113-127页 |
·地质灾害区划原则及步骤 | 第114页 |
·易发程度分区定性评价 | 第114-120页 |
·基于GIS信息量模型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评价 | 第120-127页 |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 | 第127-135页 |
·地质灾害危险性定性分析 | 第128页 |
·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价 | 第128-133页 |
·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评价 | 第133-135页 |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 第135-146页 |
·承灾体易损性研究 | 第135-139页 |
·研究区承灾体易损性区划 | 第139-143页 |
·滑坡灾害风险评估区划研究 | 第143-146页 |
·重点区1:1万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 第146-161页 |
·重点区1:1万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 | 第146-152页 |
·重点区1:1万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 | 第152-156页 |
·重点区1:1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区划研究 | 第156-161页 |
·夏呀河单体滑坡风险评估 | 第161-177页 |
·夏呀河滑坡基本概况 | 第163页 |
·夏呀河滑坡危险性研究 | 第163-165页 |
·夏呀河滑坡承灾体易损性研究 | 第165-174页 |
·夏呀河滑坡风险估算 | 第174-17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75-177页 |
第六章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探索 | 第177-196页 |
·国内外滑坡风险管理概述 | 第178-180页 |
·国外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概述 | 第178-179页 |
·我国的滑坡灾害风险管理概述 | 第179-180页 |
·地质灾害可接受风险水平研究 | 第180-187页 |
·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研究概述 | 第181-182页 |
·国内外地质灾害可接受风险水平研究的一些成果 | 第182-184页 |
·我国地质灾害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确定 | 第184-187页 |
·宝鸡市渭滨区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 | 第187-190页 |
·渭滨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减缓措施 | 第190-196页 |
·防治原则与目标 | 第190-191页 |
·地质灾害防治方法 | 第191-19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96-200页 |
·结论 | 第196-198页 |
·创新点 | 第198-199页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99-200页 |
致谢 | 第200-201页 |
参考文献 | 第201-208页 |
个人简历、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第2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