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强奸罪的定义及犯罪构成要件 | 第8-10页 |
(一) 主体特征 | 第8页 |
(二) 客体特征 | 第8页 |
(三) 客观特征 | 第8-9页 |
(四) 主观方面 | 第9-10页 |
二、强奸罪证明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 现状概要 | 第10页 |
(二) “三证合一”的刑事证明方法 | 第10-12页 |
三、北京市东城区强奸罪案件2006-2008 年间的审查起诉、判决情况统计及证据特点归纳 | 第12-17页 |
(一) 审查起诉、判决状况统计 | 第12页 |
(二) 对认罪率、不认罪案件理由的统计 | 第12-13页 |
(三) 对案件特点的归纳分析 | 第13页 |
1. 从当事人关系看,熟人强奸的比例比较高 | 第13页 |
2. 从手段上看,对被害人多以身体压制、言语威胁等轻微暴力手段和其他非暴力手段为主,严重暴力手段并不常见 | 第13页 |
(四) 对案件证据情况特点的统计分析 | 第13-17页 |
1、强奸罪证据种类较为固定 | 第14页 |
2. “一对一”案件比例相当高 | 第14-15页 |
3. 相当数量案件中被害人陈述存在矛盾和疑点 | 第15页 |
4. 证据分析方法的特殊性 | 第15-16页 |
5. 从法院判决认定证据的角度考察,直接证据定罪的比例较高,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供述仍是认定强奸罪的主要证据 | 第16-17页 |
四、典型案例分析与证明方法归纳 | 第17-23页 |
(一) 核心证据与疑点排除方法的运用——包浩斯巴雅尔强奸案 | 第17-19页 |
1. 案情简介 | 第17页 |
2. 分析思路 | 第17-19页 |
3. 对证明方法的分析 | 第19页 |
(二) 假设推理与合理心证方法的运用——凌敏强奸案 | 第19-21页 |
1. 案情简介 | 第19-20页 |
2. 分析思路 | 第20页 |
3. 证明方法分析 | 第20-21页 |
(三) 疑点不能合理排除——张某某涉嫌强奸案 | 第21-23页 |
1. 案情简介 | 第21页 |
2. 分析思路 | 第21-22页 |
3. 证明方法分析 | 第22-23页 |
五、强奸罪的证据标准与证明方法 | 第23-29页 |
(一) 强奸案件的证明对象 | 第23页 |
(二) 主要证据类型的调取方向和审查方法 | 第23-25页 |
(三) 证明犯罪构成要件的证明方法 | 第25-26页 |
1.犯罪客观方面 | 第25-26页 |
2.犯罪主观方面 | 第26页 |
(四) 几种特别关系的证据甄别与证明方法 | 第26-29页 |
1. 存在或可能存在恋爱关系条件下的骗奸与强奸之证据甄别 | 第26-27页 |
2. 具有从属性、利益性等关系下的半推半就与强奸之证据甄别 | 第27页 |
3. 先通奸后强奸与通奸之证据甄别 | 第27-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附录 | 第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