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个旧卡房铜矿地质地球化学与矿床成因探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前言 | 第10-20页 |
·个旧锡多金属矿床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存在问题 | 第15-16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及完成工作量 | 第17-20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18-19页 |
·取得的主要认识和成果 | 第19-20页 |
2 区域地质 | 第20-31页 |
·个旧矿田所处大地构造位置 | 第20页 |
·区域地层 | 第20-23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23-27页 |
·北西向构造 | 第23-25页 |
·北东向构造 | 第25-26页 |
·东西向构造 | 第26页 |
·南北向构造 | 第26-27页 |
·区域岩浆岩 | 第27-29页 |
·区域矿产资源 | 第29-31页 |
3 矿床地质特征 | 第31-49页 |
·矿区地质概况 | 第31-36页 |
·地层 | 第31页 |
·构造 | 第31-33页 |
·岩浆岩 | 第33-36页 |
·矿体产出特征 | 第36-37页 |
·矿石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 | 第37-41页 |
·矿石矿物组成 | 第37页 |
·矿石的结构构造 | 第37-41页 |
·围岩蚀变及蚀变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 | 第41-47页 |
·灰岩夕卡岩化 | 第41-45页 |
·玄武岩阳起石化和金云母化 | 第45-47页 |
·成矿阶段 | 第47-49页 |
4 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 第49-63页 |
·研究方法 | 第49-50页 |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方法 | 第49页 |
·氢、氧同位素研究方法 | 第49-50页 |
·硫同位素分析方法 | 第50页 |
·铅同位素分析方法 | 第50页 |
·成矿流体研究 | 第50-55页 |
·采样位置及测试结果 | 第51-52页 |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 | 第52页 |
·包裹体均一温度 | 第52-54页 |
·包裹体的盐度和密度 | 第54页 |
·成矿流体来源 | 第54-55页 |
·成矿物质研究 | 第55-63页 |
·采样位置及测试结果 | 第55-58页 |
·成矿物质来源 | 第58-63页 |
5 成矿年代学研究 | 第63-72页 |
·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 | 第63-70页 |
·辉钼矿Re-Os 法 | 第63-66页 |
·白云母~(40)Ar-~(39)Ar 法 | 第66-70页 |
·成矿年代 | 第70-72页 |
6 矿床成因以及成矿动力学背景 | 第72-75页 |
·矿床成因探讨 | 第72页 |
·右江褶皱带内与岩浆作用有关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 | 第72-74页 |
·右江褶皱带内与岩浆作用有关矿床的成矿动力学背景 | 第74-75页 |
7 结论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9页 |
附录 | 第89-97页 |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