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化方法的理论及其影响
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前言 | 第5-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6页 |
第二节 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6页 |
第一章 系统观点下的形式化方法 | 第6-18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7-8页 |
第二节 形式化方法的起点 | 第8-11页 |
第三节 形式化方法的硬件系统 | 第11-14页 |
第四节 通向推理实际的桥梁 | 第14-16页 |
第五节 形式化方法的评价目标及检测方法 | 第16-18页 |
第六节 本章小节 | 第18页 |
第二章 形式化方法的理论成果 | 第18-27页 |
第一节 不完全性定理的微观考察 | 第19-22页 |
第二节 不完全性定理的宏观考察 | 第22-27页 |
第三节 本章小节 | 第27页 |
第三章 形式化方法技术的基础 | 第27-37页 |
第一节 公理化方法的概述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几何原本》─实质公理化方法体现 | 第29-30页 |
第三节 非欧几何─概括公理系统体现 | 第30-32页 |
第四节 《几何基础》─形式公理化体现 | 第32-34页 |
第五节 希尔伯特纲领─形式系统体现 | 第34-35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数学结构主义的形式化分析 | 第37-45页 |
第一节 数学结构主义的形式语言 | 第37-39页 |
第二节 数学结构主义的形式化表述 | 第39-42页 |
第三节 数学结构主义的形式化分析 | 第42-44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形式化方法的历史考察 | 第45-55页 |
第一节 形式化方法的萌芽 | 第45-48页 |
第二节 形式化方法的提出与初步发展 | 第48页 |
第三节 形式化方法的形成与其逻辑影响 | 第48-53页 |
第四节 形式化方法的数学影响 | 第53-55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0页 |
参加科研项目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