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3页 |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进展 | 第10-20页 |
·地下水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地下水生态水位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3-36页 |
·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 | 第23-24页 |
·地形地貌 | 第24-25页 |
·土壤植被 | 第25-26页 |
·气候特征 | 第26-27页 |
·河流湖泊 | 第27-29页 |
·河流水系 | 第27-29页 |
·湖泊 | 第29页 |
·研究区地下水系统 | 第29-36页 |
·含水系统介质组成 | 第30页 |
·含水系统结构 | 第30-33页 |
·地下水流动系统 | 第33页 |
·地下水系统补给与排泄 | 第33-34页 |
·地下水系统水位动态特征 | 第34页 |
·地下水化学系统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地下水生态水位探讨 | 第36-45页 |
·地下水生态水位及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 第37-41页 |
·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及土壤含盐量 | 第37-39页 |
·土壤类型 | 第39-40页 |
·植被分布 | 第40-41页 |
·生态水位确定 | 第41-43页 |
·潜水蒸发极限埋深 | 第41-42页 |
·防治盐碱化的水位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 | 第45-66页 |
·地下水资源均衡 | 第45-46页 |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46-48页 |
·数学模型 | 第48-52页 |
·数学模型 | 第48页 |
·模型的离散化处理 | 第48-49页 |
·模型的求解 | 第49页 |
·初始水位和边界条件 | 第49-50页 |
·初始参数选用 | 第50-52页 |
·模型识别及检验 | 第52-65页 |
·识别和检验过程 | 第53-54页 |
·识别和检验结果 | 第5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地下水开采方案研究 | 第66-87页 |
·规划水源地开采量 | 第66-68页 |
·开采方案设计 | 第68-69页 |
·预测定解条件 | 第69-70页 |
·预测结果分析 | 第70-86页 |
·水均衡结果 | 第70页 |
·地下水开采与净增水量关系分析 | 第70-72页 |
·地下水开采增量与蒸发量和渠道排水量减少量的关系分析 | 第72-73页 |
·地下水开采增量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 | 第73-78页 |
·地下水开采增量与潜水水位降的关系 | 第78-81页 |
·水位变化分析 | 第81-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7-90页 |
·结论 | 第87-89页 |
·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附录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