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6页 |
1 绪论 | 第16-27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6-19页 |
·能源危机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 第16-17页 |
·我国城市住宅高能耗现状和节能要求 | 第17-18页 |
·我国长江流域地区住宅阳光利用措施不足 | 第18-19页 |
·住宅阳光利用一体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第19页 |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 | 第19-21页 |
·长江流域 | 第19-20页 |
·阳光利用 | 第20-21页 |
·课题意义及研究目的 | 第21-23页 |
·课题意义 | 第21-22页 |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3-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2 住宅阳光利用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发展历史 | 第27-40页 |
·住宅阳光利用的相关理论 | 第27-31页 |
·太阳基本理论 | 第27-30页 |
·住宅阳光利用相关因素 | 第30-31页 |
·国内外住宅阳光利用的发展历程 | 第31-40页 |
·国外住宅阳光利用的追本溯源 | 第31-36页 |
·国内住宅阳光利用的发展历程 | 第36-39页 |
·我国住宅阳光利用的发展目标 | 第39-40页 |
3 长江流域城市住宅阳光利用现状分析 | 第40-61页 |
·长江流域地区特点及其阳光利用特点 | 第40-47页 |
·长江流域的气候概况 | 第40-41页 |
·阳光资源分布特点和资源分区 | 第41-44页 |
·太阳运行轨迹 | 第44-45页 |
·长江流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及阳光利用潜力 | 第45-47页 |
·典型城市实地现状调研及问题分析 | 第47-61页 |
·住宅阳光利用调研要素 | 第47-49页 |
·长江流域典型城市住宅阳光利用方式调研 | 第49-55页 |
·城市住宅阳光利用现状问题分析 | 第55-60页 |
·长江流域地区典型城市住宅阳光利用原则 | 第60-61页 |
4 长江流域城市住宅阳光被动利用策略 | 第61-114页 |
·住区规划与阳光利用 | 第61-73页 |
·建筑选址和微气候的营造 | 第62-65页 |
·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 第65-66页 |
·构建均好的居住模式 | 第66-70页 |
·住区规划实例分析 | 第70-73页 |
·户型设计与阳光利用 | 第73-82页 |
·设计要素 | 第73-74页 |
·正确平衡住宅建筑形体系数 | 第74-76页 |
·户型朝向的二次设计 | 第76-78页 |
·合理的平面分区与布置 | 第78-82页 |
·住宅采光与阳光利用 | 第82-92页 |
·日光的特性 | 第82-83页 |
·采光口设计 | 第83-90页 |
·光导管系统的运用 | 第90-91页 |
·其他的阳光采光利用法 | 第91-92页 |
·住宅通风降温与阳光利用 | 第92-101页 |
·热压与风压混合通风的房间 | 第93-94页 |
·住宅烟囱效应的加强 | 第94-97页 |
·中庭(天井)的改进 | 第97页 |
·植物生命周期的利用 | 第97-101页 |
·住宅采暖与阳光利用 | 第101-114页 |
·概念与原理 | 第101-102页 |
·直接获取阳光 | 第102-104页 |
·通过蓄热体获取太阳热能 | 第104-107页 |
·阳光房的设计 | 第107-114页 |
5 长江流域城市住宅阳光主动利用策略 | 第114-142页 |
·能量的转化形式 | 第114页 |
·光—热转换方式 | 第114页 |
·光—电转换方式 | 第114页 |
·长江流域的主动式阳光利用要点 | 第114-115页 |
·太阳能热水器建筑一体化 | 第115-133页 |
·太阳能热水器建筑一体化前景分析及现状 | 第115页 |
·太阳能热水采暖原理及其系统 | 第115-118页 |
·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整合 | 第118-128页 |
·主动式太阳房 | 第128-129页 |
·太阳墙系统 | 第129-130页 |
·太阳能热泵集热 | 第130-131页 |
·太阳能的跨季储存 | 第131-133页 |
·太阳光-电在住宅中的利用策略 | 第133-135页 |
·光伏发电系统原理及组成 | 第133页 |
·光电系统与住宅一体化 | 第133-135页 |
·阳光利用综合运用实例 | 第135-142页 |
·德国Heliotrop 圆柱形太阳能屋 | 第135-137页 |
·Schlierberg 太阳能社区 | 第137-139页 |
·台达杯国际太阳能设计竞赛 | 第139-142页 |
6 阳光利用策略的区域性和实施方式 | 第142-152页 |
·长江城市住宅类型和规模与阳光利用方式导向 | 第142页 |
·阳光利用策略的区域性 | 第142-147页 |
·气候的差异 | 第142-145页 |
·太阳辐射的影响 | 第145-147页 |
·阳光利用实施方式探讨 | 第147-152页 |
·加强阳光意识,推行规范政策 | 第147-149页 |
·对城市住宅阳光利用方式分层次 | 第149-152页 |
7 结语 | 第152-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58页 |
附录A 长江流域典型城市重庆住宅阳光利用调研表 | 第158-159页 |
附录B 长江流域典型城市(重庆、武汉、上海)近年日照时数统计表 | 第159-162页 |
附录C 《重庆地区住宅建筑气候适应度调研》 | 第162-167页 |
附录D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