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铁的分布与功能 | 第11页 |
·铁的吸收与排出 | 第11-12页 |
·铁的转运、利用和贮存 | 第12-13页 |
·铁的生理功能 | 第13-15页 |
·铁蛋白和转铁蛋白 | 第15-17页 |
2 引言 | 第17-18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猪铁代谢相关基因的克隆 | 第18-20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8页 |
·克隆引物的设计 | 第18页 |
·组织中总RNA的提取 | 第18-19页 |
·反转录反应 | 第19页 |
·PCR 扩增 | 第19页 |
·猪细胞色素b 还原酶1(CYBRD1) PCR 扩增 | 第19页 |
·猪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 PCR 扩增 | 第19页 |
·猪 Fe~(+3) 螯合物还原酶1(FRRS1)PCR 扩增 | 第19页 |
·猪铁效应元件结合蛋白2(IREB2) PCR 扩增 | 第19页 |
·切胶回收 | 第19页 |
·DNA 序列的测定 | 第19-20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0-21页 |
·蛋白序列基本性质的分析 | 第20页 |
·蛋白质序列的结构功能域分析 | 第20页 |
·二级结构和功能分析 | 第20-21页 |
·信号肽预测 | 第20页 |
·疏水性分析 | 第20页 |
·磷酸化位点分析 | 第20页 |
·跨膜区分析 | 第20页 |
·二级结构预测 | 第20-21页 |
·基因的表达规律 | 第21-22页 |
·半定量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1页 |
·mRNA 的定量 | 第21页 |
·线形增长试验 | 第21-22页 |
·组织表达规律 | 第2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2-49页 |
·总RNA 的提取和检测 | 第22-24页 |
·猪细胞色素b 还原酶1(CYBRD1)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分布 | 第24-30页 |
·猪细胞色素b 还原酶1(CYBRD1)基因的PCR 扩增 | 第24页 |
·猪细胞色素b 还原酶1(CYBRD1)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 第24页 |
·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 | 第24-25页 |
·同源性比较及系统发育树绘制 | 第25-26页 |
·信号肽预测 | 第26-27页 |
·疏水性分析 | 第27页 |
·磷酸化位点分析 | 第27页 |
·跨膜区分析 | 第27-28页 |
·二级结构预测 | 第28页 |
·表达规律分析 | 第28-30页 |
·引物的选择 | 第28页 |
·退火温度对PCR产物灰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线形增长试验 | 第29页 |
·不同组织表达分布规律分析 | 第29-30页 |
·DMT1 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分布 | 第30-36页 |
·猪配对的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基因的PCR 扩增 | 第30页 |
·猪配对的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 第30页 |
·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 | 第30-31页 |
·同源性比较及系统发育树绘制 | 第31-32页 |
·信号肽预测 | 第32-33页 |
·疏水性分析 | 第33页 |
·磷酸化位点分析 | 第33页 |
·跨膜区分析 | 第33-34页 |
·二级结构预测 | 第34页 |
·表达规律分析 | 第34-36页 |
·引物的选择 | 第34页 |
·退火温度对PCR产物灰度的影响 | 第34页 |
·线形增长试验 | 第34-35页 |
·不同组织表达分布规律分析 | 第35-36页 |
·猪 FRRS1 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分布 | 第36-42页 |
·猪 Fe~(+3) 螯合物还原酶1(FRRS1)基因的PCR 扩增 | 第36页 |
·猪 Fe~(+3) 螯合物还原酶1(FRRS1)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 第36页 |
·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 | 第36-37页 |
·同源性比较及系统发育树绘制 | 第37-39页 |
·信号肽预测 | 第39页 |
·疏水性分析 | 第39-40页 |
·磷酸化位点分析 | 第40页 |
·跨膜区分析 | 第40页 |
·二级结构预测 | 第40页 |
·表达规律分析 | 第40-42页 |
·引物的选择 | 第40页 |
·退火温度对PCR产物灰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线形增长试验 | 第41页 |
·不同组织表达分布规律分析 | 第41-42页 |
·猪铁效应元件结合蛋白2(IREB2)的序列分析 | 第42-49页 |
·猪铁效应元件结合蛋白2(IREB2)基因的PCR 扩增 | 第42页 |
·猪铁效应元件结合蛋白2(IREB2)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 第42页 |
·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 | 第42-44页 |
·同源性比较及系统发育树绘制 | 第44-45页 |
·信号肽预测 | 第45-46页 |
·疏水性分析 | 第46页 |
·磷酸化位点的分析 | 第46-47页 |
·跨膜区分析 | 第47页 |
·二级结构预测 | 第47页 |
·表达规律分析 | 第47-49页 |
·引物的选择 | 第47页 |
·退火温度对PCR产物灰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线形增长试验 | 第48页 |
·不同组织表达分布规律分析 | 第48-49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49-52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英文摘要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