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缩略词表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35页 |
一、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第11-22页 |
(一) 古代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11-13页 |
(二) 现代中医在针灸治疗LIDH方面的进展 | 第13-19页 |
(三) 针灸治LIDH机理的探讨 | 第19-21页 |
(四) 疗效机理研究 | 第21页 |
(五) 小结与展望 | 第21-22页 |
二、西医学对LIDH的认识 | 第22-35页 |
(一) 对LIDP病因的认识 | 第22-23页 |
(二) 对LIDP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23-26页 |
(三) 病理学及病理分型 | 第26-27页 |
(四) 临床分型 | 第27页 |
(五) 诊断 | 第27-31页 |
(六) 现代医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概况 | 第31-35页 |
临床研究 | 第35-40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35-36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35页 |
(二) 病例选择 | 第35页 |
(三) 一般资料 | 第35页 |
(四) 诊断标准 | 第35-36页 |
(五) 病例排除标准 | 第36页 |
(六) 纳入标准 | 第3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6-38页 |
(一) 分组及治疗方法 | 第36-37页 |
(二) 疗效评定标准 | 第37页 |
(三) 疼痛综合评分 | 第37-38页 |
(四) 统计方法 | 第38页 |
三、研究结果 | 第38-40页 |
(一) 各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 第38-39页 |
(二) 各组治疗前后疼痛综合积分差值的比较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4页 |
一、中医学对LDH的认识 | 第40页 |
二、夹脊穴的作用机理 | 第40-42页 |
(一) 夹脊穴的中医作用机理 | 第40-41页 |
(二) 夹脊穴的现代作用机理 | 第41-42页 |
(三) 电针夹脊穴的现代作用机理 | 第42页 |
三、临床疗效及疼痛综合评分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3-54页 |
个人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