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研究背景 | 第8-12页 |
·我国的快速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的政策背景 | 第8-9页 |
·新世纪我国农村居住面临的问题 | 第9页 |
·江浙地区农村居住现状及特点 | 第9-12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5页 |
·论文框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农村集约化居住模式的相关概念及基础研究 | 第17-35页 |
·相关概念 | 第17-21页 |
·城镇化 | 第17-18页 |
·集约化居住模式 | 第18-21页 |
·江浙地区农村居住模式的演变 | 第21-25页 |
·农业社会阶段 | 第21-22页 |
·建国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 | 第22-24页 |
·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 | 第24-25页 |
·城乡融合背景下的“三个集中”模式研究与实践 | 第25-27页 |
·国外村镇建设理论与实践 | 第27-34页 |
·德国的“中心地”理论与实践 | 第28-29页 |
·韩国的“新村运动” | 第29-30页 |
·日本的“村镇综合建设” | 第30-31页 |
·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城乡融合区”理论 | 第31-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江浙地区发展农村集约化居住模式的必要性及驱动力 | 第35-45页 |
·必要性 | 第35-41页 |
·环境资源角度 | 第35-38页 |
·社会人文角度 | 第38-41页 |
·驱动力 | 第41-44页 |
·农村城镇化与工业化驱动 | 第42页 |
·农业产业化驱动 | 第42-43页 |
·资源能源集约利用驱动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新时期江浙地区农村集约化居住模式构建 | 第45-63页 |
·新时期农村集约化居住模式构建基础——循环经济产业 | 第45-49页 |
·从农业产业化到循环经济的必然性 | 第45-47页 |
·循环经济下农村的功能定位 | 第47-48页 |
·循环经济基础上新型城乡关系 | 第48-49页 |
·新时期江浙地区农村集约化居住空间形态构建 | 第49-62页 |
·集约化住区外部空间形态构建——村镇体系规划 | 第49-54页 |
·集约化住区内部空间形态构建——居民点建设规划 | 第54-59页 |
·江浙农村集约化住区景观的营造 | 第59-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集约化居住过程中的生态规划和传统文化保护 | 第63-77页 |
·农村集约化居住模式下的生态规划 | 第63-69页 |
·基于非建设用地的规划方法的提出 | 第63-64页 |
·基于非建设用地规划的技术方法 | 第64-68页 |
·农村集约化住区布局用地的确定和容量控制 | 第68-69页 |
·江浙地区农村集约化居住模式下的传统文化保护 | 第69-75页 |
·江浙地区农村传统文化概述 | 第69-71页 |
·传统文化恢复和延续的价值 | 第71-72页 |
·江浙地区传统文化在集约化居住中的恢复方法 | 第72-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7-79页 |
·主要研究结论和创新点 | 第77页 |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