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的剪切行为和黄土滑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试验的试样、装置和程序 | 第15-21页 |
·试样 | 第15-16页 |
·装置 | 第16-18页 |
·试验的程序 | 第18-21页 |
3 环形剪切试验中黄土的典型剪切行为 | 第21-32页 |
·试验方案 | 第21页 |
·速度控制的排水剪切试验 | 第21-26页 |
·单级剪切测试 | 第21-24页 |
·多级剪切测试 | 第24-25页 |
·破坏包络线测试 | 第25-26页 |
·应力控制的不排水剪切试验 | 第26-28页 |
·剪切带的特征 | 第28-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4 非饱和黄土的排水剪切行为 | 第32-57页 |
·简介 | 第32-33页 |
·试验结果 | 第33-43页 |
·应力-位移关系曲线 | 第34-40页 |
·剪切位移的影响 | 第35-36页 |
·初始正应力的影响 | 第36-38页 |
·初始含水量的影响 | 第38-40页 |
·残余破坏包络线 | 第40-43页 |
·随含水量的变化 | 第40-41页 |
·随剪切位移的变化 | 第41-42页 |
·随测试方法的变化 | 第42-43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3-56页 |
·剪切带的行为和特征 | 第43-51页 |
·剪切带的剪切阻力 | 第43-44页 |
·剪切带和试样的体积变化 | 第44-47页 |
·剪切带的湿度迁移 | 第47-49页 |
·剪切带的厚度 | 第49-51页 |
·残余粘聚力和残余摩擦角 | 第51-56页 |
·含水量的影响 | 第51-54页 |
·剪切位移的影响 | 第54-55页 |
·剪切测试方法的影响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5 饱和黄土的不排水剪切行为 | 第57-77页 |
·简介 | 第57-58页 |
·试验结果 | 第58-64页 |
·物理效应:孔隙比的影响 | 第59-61页 |
·化学效应:孔隙水化学的影响 | 第61-64页 |
·盐分浓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去盐分作用的影响 | 第63-64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4-76页 |
·饱和黄土的不排水剪切强度 | 第64-67页 |
·峰值剪切强度 | 第64-65页 |
·稳态剪切强度 | 第65-67页 |
·剪切强度变化的机理 | 第67-72页 |
·剪切中的剪切强度 | 第67页 |
·颗粒间的咬合作用 | 第67页 |
·颗粒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67-71页 |
·化学效应下剪切强度的动态变化 | 第71-72页 |
·饱和黄土液化行为评价 | 第72-76页 |
·液化的起动 | 第73页 |
·液化的结果 | 第73-75页 |
·稳态线 | 第75-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6 典型黄土滑坡的机理 | 第77-83页 |
·简介 | 第77-78页 |
·九州台非饱和黄土斜坡失稳的机理 | 第78-80页 |
·基本背景 | 第78-79页 |
·机理分析 | 第79-80页 |
·黑方台灌溉诱发的黄土流滑季节性复活的机理 | 第80-82页 |
·基本背景 | 第80-81页 |
·机理分析 | 第81-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7 结论和展望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4页 |
个人简历 | 第94-95页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