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1章 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的含义及其依据 | 第11-17页 |
·既判力主观范围及其扩张的含义 | 第11-12页 |
·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依据 | 第12-17页 |
·理论依据 | 第12-16页 |
·现实依据 | 第16-17页 |
第2章 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类型及与相关制度界分 | 第17-25页 |
·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类型 | 第17-20页 |
·继承人型扩张与当事人型扩张 | 第17-18页 |
·概括扩张与片面扩张 | 第18-19页 |
·法定扩张与合意扩张 | 第19-20页 |
·既判力主观扩张与周边理论、制度的界分 | 第20-25页 |
·既判力主观扩张与争点效 | 第20-23页 |
·既判力主观扩张与类似必要共同诉讼 | 第23-25页 |
第3章 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具体情形 | 第25-36页 |
·国外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情形 | 第25-27页 |
·当事人的特定继受人 | 第25页 |
·直接占有人 | 第25-26页 |
·诉讼担当人 | 第26-27页 |
·我国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情形 | 第27-36页 |
·对标的物持有人的既判力扩张 | 第27页 |
·对被担当人的既判力扩张 | 第27-28页 |
·对特定继受人的既判力扩张 | 第28-29页 |
·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既判力扩张 | 第29-32页 |
·人数不确定代表人诉讼中的既判力扩张 | 第32-36页 |
第4章 构建我国既判力主观扩张的配套制度 | 第36-45页 |
·适当限制当事人的辨论权、处分权 | 第36-38页 |
·建立示范诉讼制度 | 第38-40页 |
·建立既判力片面扩张制度 | 第40-43页 |
·事后救济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