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4页 |
·我国建筑能耗状况 | 第10-12页 |
·国外建筑能耗状况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的范围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建筑节能的意义 | 第14-15页 |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重点 | 第15-16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6页 |
·小结 | 第16-18页 |
2 西安地区气候特征与既有住宅建筑节能现状 | 第18-40页 |
·西安地区气候特征 | 第18-20页 |
·气候特点 | 第18-19页 |
·气候特点分析 | 第19-20页 |
·西安地区住宅建筑的特点及建筑节能现状 | 第20-24页 |
·西安市区住宅建筑的特点 | 第20-21页 |
·西安地区建筑节能政策发展与节能现状 | 第21-23页 |
·西安地区住宅建筑节能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针对西安地区住宅建筑节能现状的建议 | 第23-24页 |
·西安地区住宅中常见建筑材料及其特性 | 第24-29页 |
·西安地区常见墙体材料及其特性 | 第24-26页 |
·西安地区常见保温隔热材料及其特性 | 第26-27页 |
·影响建筑保温材料热工性能的因素 | 第27-29页 |
·西安地区住宅中常见住宅外墙保温构造形式及其热工性能 | 第29-39页 |
·西安地区常用外墙保温类型 | 第29-31页 |
·外墙外保温和外墙内保温构造性能比较分析 | 第31-33页 |
·外墙外保温和外墙内保温隔热指标的计算 | 第33-38页 |
·外墙外保温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3 外墙外保温体系分析 | 第40-76页 |
·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特征 | 第40-42页 |
·外墙外保温系统选择原则 | 第40页 |
·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性能指标 | 第40-41页 |
·国家现行外墙外保温技术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 | 第41-42页 |
·介绍《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所推荐的五种外保温系统 | 第42-48页 |
·五种外墙外保温系统 | 第42-44页 |
·外墙外保温系统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 第44-48页 |
·模拟对比西安地区1980住宅与节能65%住宅的热工性能 | 第48-57页 |
·模拟计算的内容 | 第48-52页 |
·模拟计算的过程 | 第52-57页 |
·西安地区1980住宅与节能65%住宅的采暖耗煤量指标计算 | 第57-61页 |
·住宅A和住宅B的采暖耗煤量指标计算 | 第57-60页 |
·对模拟负荷计算结果和采暖耗热量指标计算结果的说明 | 第60页 |
·低能耗住宅建筑采暖耗热量和耗煤量的计算 | 第60-61页 |
·西安地区既有建筑的冬季热工性能对比 | 第61-70页 |
·住宅围护结构概况 | 第61-62页 |
·实测数据与结果分析 | 第62-67页 |
·定量分析A,B两户外墙的热工性能 | 第67-70页 |
·实地调研西安地区某楼盘外墙外保温施工情况—以"和记黄埔-逸翠园"为例 | 第70-74页 |
·Sto传统型外墙外保温体系的介绍 | 第70-71页 |
·以逸翠园9号楼为例介绍Sto传统型外墙外保温体系的施工情况 | 第71-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4 西安地区外墙外保温构造的改进措施 | 第76-90页 |
·西安地区外墙外保温构造存在的问题 | 第76-77页 |
·聚苯板薄抹灰体系构造中存在的问题 | 第76页 |
·外墙外保温构造饰面层贴面砖问题 | 第76-77页 |
·西安地区外墙外保温构造的改进措施 | 第77-86页 |
·聚苯板薄抹灰体系构造的改进措施 | 第77-82页 |
·外墙外保温构造饰面层贴面砖的构造改进措施 | 第82-86页 |
·西安地区适宜性外墙外保温构造设计 | 第86-88页 |
·西安地区砖混结构适宜性外墙外保温构造设计 | 第86-87页 |
·西安地区剪力墙结构适宜性外墙外保温构造设计 | 第87-88页 |
·小结 | 第88-90页 |
5 西安地区节能65%住宅的经济分析与评价 | 第90-94页 |
·建筑节能技术经济分析 | 第90-91页 |
·建立可比条件 | 第90页 |
·评价指标 | 第90-91页 |
·评价指标的计算 | 第91-92页 |
·小结 | 第92-94页 |
6 结论 | 第94-96页 |
·结论 | 第94页 |
·有待完善的工作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表录 | 第100-101页 |
图录 | 第101-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4-105页 |
附录1 | 第105-106页 |
附录2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