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1 阿维菌素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 第11-14页 |
2 阿维菌素的作用机理 | 第14-15页 |
3 阿维菌素最高残留限量及毒理学的研究 | 第15-19页 |
·阿维菌素的最高残留限量 | 第15-16页 |
·阿维菌素类药物的毒理作用 | 第16-19页 |
4 阿维菌素检测方法概况 | 第19-22页 |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HPLC-UV) | 第19页 |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HPLC-FLD) | 第19-21页 |
·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LC/MSMS) | 第21页 |
·酶联免疫法(ELISA) | 第21-22页 |
·薄层色谱法(TLC) | 第22页 |
5 阿维菌素类药物动力学和消除规律研究 | 第22-25页 |
·阿维菌素类药物在畜禽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 第22-23页 |
·阿维菌素类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 | 第23-25页 |
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5页 |
第二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阿维菌素的残留量 | 第25-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仪器设备 | 第26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6页 |
·实验动物 | 第26-27页 |
·色谱条件 | 第27页 |
·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27页 |
·样品处理 | 第27-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阿维菌素标准溶液色谱图 | 第28页 |
·方法的线性关系及检测限 | 第28页 |
·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 | 第28-29页 |
·样品测定 | 第29-30页 |
3 讨论 | 第30-32页 |
·配置标准溶液溶剂的选择 | 第30页 |
·实验鱼肌肉的选择 | 第30-31页 |
·提取条件的选择 | 第31页 |
·固相萃取柱的选择 | 第31页 |
·衍生化条件的选择 | 第31-32页 |
·检出限、回收率和变异系数 | 第32页 |
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阿维菌素药浴在草鱼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 第33-45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实验动物 | 第33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33页 |
·给药与取样 | 第33-34页 |
·仪器设备 | 第34页 |
·样品测定 | 第34-35页 |
·HPLC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2 结果 | 第36-42页 |
·给药方法 | 第36页 |
·标准曲线与最低检测限 | 第36-37页 |
·回收率与精密度 | 第37-38页 |
·色谱图 | 第38-40页 |
·阿维菌素药浴在草鱼各组织中的分布及消除情况 | 第40-42页 |
3 讨论 | 第42-44页 |
·组织样品处理方法 | 第42页 |
·阿维菌素在草鱼各组织中的消除规律及残留分析 | 第42-44页 |
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阿维菌素口灌在草鱼体内的药动学及残留研究 | 第45-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实验动物 | 第45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45页 |
·仪器设备 | 第45页 |
·给药方法及取样 | 第45-46页 |
·样品处理及HPLC测定 | 第46页 |
·数据处理 | 第46页 |
·休药期 | 第46页 |
2 结果 | 第46-49页 |
·标准曲线与最低检出限 | 第46页 |
·回收率与精密度 | 第46页 |
·单剂量口灌阿维菌素在草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 第46-48页 |
·样品色谱图 | 第48-49页 |
3 讨论 | 第49-52页 |
·实验动物的选择 | 第49-50页 |
·AVM在草鱼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 第50页 |
·组织样品中的残留分析及其特征 | 第50-51页 |
·临床休药期(WDT)的确定 | 第51-52页 |
4 小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