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法律规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引言第13-14页
第一章 行政问责制的基本理论及法律依据第14-21页
 一、行政问责制的基本理论第14-18页
  (一) 人民主权理论第14页
  (二) 社会契约理论第14-15页
  (三) 委托—代理理论第15-16页
  (四) 权责对等理论第16-17页
  (五) 控权理论第17-18页
 二、行政问责制的法律依据第18-21页
  (一) 行政问责制的宪法依据第18-19页
  (二) 行政问责制的行政法依据第19-20页
  (三) 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有关行政问责的规定第20-21页
第二章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第21-30页
 一、我国行政问责取得的成效第21-25页
  (一) 行政问责力度不断加大第21-22页
  (二) 行政问责的运行机制初步构建第22-23页
  (三) 行政问责的方式和覆盖面不断扩大第23-24页
  (四) 行政问责的社会认知程度明显提高第24-25页
 二、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第25-30页
  (一) 问责法律体系不健全,没有统一立法第25页
  (二) 问责法律程序不完善,没有统一的规定第25-26页
  (三) 问责主体缺位,异体问责相对薄弱第26页
  (四) 问责客体权责不清,问责不明第26-27页
  (五) 问责内容缺乏法律规范,造成问责标准弹性过大第27页
  (六) 问责成为运动和风暴,缺乏持久流于形式第27-28页
  (七) 问责缺乏配套措施和社会环境第28-29页
  (八) 问责缺乏救济途径第29-30页
第三章 国外和香港特区行政问责制的概况与借鉴第30-46页
 一、国外行政问责制的概况第30-41页
  (一) 国外行政问责制的主要内容第30-37页
  (二) 国外行政问责制的特点第37-39页
  (三) 国外行政问责制的启示和借鉴第39-41页
 二、香港特区高官问责制的概况第41-46页
  (一) 香港特区高官问责制的主要内容第41-43页
  (二) 香港特区高官问责制存在的弊端第43-44页
  (三) 香港特区高官问责制的启示和借鉴第44-46页
第四章 建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立法思考第46-57页
 一、制定《行政问责法》的宪政依据与原则第46-48页
  (一) 制定行政问责法的宪政依据第46-47页
  (二) 制定行政问责法的原则第47-48页
 二、确定行政问责主体、客体及事由范围第48-52页
  (一) 明确行政问责的主体及权力边界第48-49页
  (二) 规范问责客体及其职责第49-50页
  (三) 规定问责事由和情形第50-52页
 三、合理设定行政问责程序和责任形式第52-55页
  (一) 确定合理的行政问责程序第52-53页
  (二) 明确责任形式第53-55页
 四、完善行政问责的救济制度第55-57页
  (一) 建立被问责官员的救济制度第55-56页
  (二) 建立被问责官员的复出机制第56-57页
结论第57-59页
注释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6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研究--以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为视角
下一篇:论我国政府规制行为的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