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森林水文学研究综述 | 第14-34页 |
·森林水文学的发展 | 第14-16页 |
·坡面森林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 第16-31页 |
·林冠层水文功能研究 | 第16-21页 |
·粗木质残体的水文功能研究 | 第21页 |
·森林枯落物层水文特性研究 | 第21-23页 |
·土壤层水文功能研究 | 第23-27页 |
·蒸发散研究 | 第27-31页 |
·森林流域水文模型研究 | 第31-32页 |
·森林水文研究展望 | 第32-34页 |
·森林水文效应的空间异质性 | 第32-33页 |
·森林水文效应的时间连续性 | 第33页 |
·森林水文效应的尺度演绎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34-45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34-37页 |
·地形地貌 | 第35页 |
·气候条件 | 第35页 |
·土壤分布特点 | 第35-36页 |
·植被类型及组成 | 第36页 |
·水文及水系 | 第36-37页 |
·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土壤及枯落物特性的变化规律 | 第37页 |
·植被结构对坡面水文过程的影响 | 第37页 |
·冠层蒸腾特征 | 第37-38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8-39页 |
·研究方法 | 第39-45页 |
·样地设置 | 第39-40页 |
·气象因子测定 | 第40页 |
·冠层对降雨再分配的测定 | 第40-41页 |
·枯落物蓄积量及持水特征测定 | 第41-42页 |
·土壤水文功能测定 | 第42-43页 |
·川滇高山栎树干液流速率测定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林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特征研究 | 第45-64页 |
·岷江冷杉林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特征影响 | 第45-47页 |
·穿透雨特征 | 第45-46页 |
·林冠截留特征 | 第46-47页 |
·川滇高山栎林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特征影响 | 第47-61页 |
·观测期间林外降雨特征 | 第47-48页 |
·川滇高山栎林穿透雨特征 | 第48-49页 |
·川滇高山栎林树干茎流特征 | 第49-51页 |
·川滇高山栎林冠截留特征 | 第51-52页 |
·川滇高山栎林冠截留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页 |
·应用修正的 Gash 解析模型对川滇高山栎林冠截留的模拟 | 第52-61页 |
·林冠截留月动态变化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枯落物层水文特征研究 | 第64-74页 |
·枯落物组成及凋落动态 | 第64-68页 |
·枯落物现存量 | 第64-65页 |
·凋落物动态变化 | 第65-68页 |
·枯落物层持水能力 | 第68-72页 |
·枯落物层持水过程 | 第69-71页 |
·枯落物持水量 | 第71-72页 |
·小结 | 第72-74页 |
第六章 森林土壤层水文特征研究 | 第74-86页 |
·土壤物理性质 | 第74-78页 |
·土壤机械组成 | 第74-75页 |
·土壤容重及孔隙度 | 第75-77页 |
·土壤贮水能力分析 | 第77-78页 |
·土壤渗透能力研究 | 第78-82页 |
·土壤渗透特征分析 | 第78-80页 |
·土壤入渗模型 | 第80-82页 |
·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密度 | 第82-84页 |
·小结 | 第84-86页 |
第七章 川滇高山栎林蒸腾特征研究 | 第86-105页 |
·川滇高山栎树干液流日变化 | 第86-99页 |
·树干液流速率连日变化 | 第86-87页 |
·晴天树干液流日变化 | 第87-89页 |
·多云天气条件下树干液流日动态变化 | 第89页 |
·雨天条件下树干液流日动态变化 | 第89-92页 |
·环境因子对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分析 | 第92-96页 |
·不同径级高山栎树干液流速率特征 | 第96-99页 |
·川滇高山栎林分蒸腾量估测 | 第99-104页 |
·川滇高山栎单株林木日蒸腾耗水量估测 | 第99-100页 |
·高山柳液流日蒸腾耗水量估测 | 第100-102页 |
·川滇高山栎林分蒸腾量估算 | 第102-104页 |
·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05-112页 |
·结论 | 第105-108页 |
·林冠层对降水的再分配特征 | 第105-106页 |
·森林枯落物层水文特征 | 第106页 |
·森林土壤层水文特征 | 第106-107页 |
·川滇高山栎林蒸腾特征 | 第107-108页 |
·讨论 | 第108-111页 |
·林内穿透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 第108-109页 |
·影响林冠截留的因素分析 | 第109页 |
·林冠截留模型的应用 | 第109-110页 |
·影响土壤大孔隙形成的因素 | 第110页 |
·树干液流速率及其对太阳辐射的时滞效应 | 第110-111页 |
·估算林分蒸腾量时尺度演绎的空间纯量选择 | 第111页 |
·研究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30页 |
详细摘要 | 第130-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