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1 前言 | 第10-22页 |
| ·糖类的药物化学 | 第10-11页 |
| ·糖类的药物中间体 | 第11-12页 |
| ·五苄基甘露糖 | 第12-17页 |
| ·原料甘露醇的来源与应用 | 第13-14页 |
| ·原料甘露糖的来源与应用 | 第14页 |
| ·五苄基甘露糖的合成与应用 | 第14-17页 |
| ·五苄基甘露糖的合成 | 第14-15页 |
| ·五苄基甘露糖的应用 | 第15-17页 |
| ·碘代炔丙基糖苷 | 第17-18页 |
| ·糖类物质的抗真菌作用 | 第17页 |
| ·碘代炔丙基糖苷的生物活性 | 第17-18页 |
| ·蔗糖的衍生中间体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 ·五苄基甘露糖的合成 | 第19-20页 |
| ·碘代炔丙基糖苷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测定 | 第20-21页 |
| ·蔗糖衍生中间体的制备 | 第21-22页 |
| 2 实验原料和仪器 | 第22-23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22页 |
|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 3 五苄基甘露糖的合成 | 第23-36页 |
| ·由甘露醇制备五苄基甘露糖 | 第23-30页 |
| ·1-O-三苯甲基-D-甘露醇(1)的制备 | 第23-27页 |
| ·实验操作 | 第23-2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7页 |
| ·2,3,4,5,6-五-O-苄基-1-O-三苯甲基-D-甘露醇(2)的制备 | 第27-28页 |
| ·实验操作 | 第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页 |
| ·1,2,3,4,5-五-O-苄基-D-甘露醇(3)的制备 | 第28-29页 |
| ·实验操作 | 第28-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页 |
| ·2,3,4,5,6-五-O-苄基-D-甘露糖(4)的制备 | 第29-30页 |
| ·实验操作 | 第29-3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0页 |
| ·由甘露糖制备五苄基甘露糖 | 第30-34页 |
| ·1,1-二乙硫基-D-甘露糖缩醛(5)的制备 | 第30-32页 |
| ·实验操作 | 第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2页 |
| ·2,3,4,5,6-五-O-苄基-1,1-二乙硫基-D-甘露糖缩醛(6)的制备 | 第32-33页 |
| ·实验操作 | 第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3页 |
| ·2,3,4,5,6-五-O-苄基-D-甘露糖(4)的制备 | 第33-34页 |
| ·实验操作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4页 |
| ·两种合成五苄基甘露糖路线的比较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4 碘代炔丙基糖苷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测定 | 第36-47页 |
| ·碘代炔丙基糖苷的合成 | 第36-40页 |
| ·炔丙基糖苷的制备 | 第36-38页 |
| ·实验操作 | 第36-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38页 |
| ·碘代炔丙基糖苷的制备 | 第38-40页 |
| ·实验操作 | 第38-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0页 |
| ·碘代炔丙基糖苷的生物活性测定 | 第40-45页 |
| ·实验目的 | 第40页 |
| ·实验条件 | 第40-41页 |
| ·供试菌株 | 第40页 |
| ·供试化合物 | 第40-41页 |
| ·培养条件 | 第41页 |
| ·仪器设备 | 第41页 |
| ·实验设计 | 第41-42页 |
| ·化合物配制 | 第41页 |
| ·实验处理 | 第41-42页 |
| ·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 第42页 |
| ·实验结果 | 第42-45页 |
| ·化合物对辣椒疫霉的活性测定结果 | 第42-43页 |
| ·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的活性测定结果 | 第43页 |
| ·化合物对稻瘟病病菌的活性测定结果 | 第43-44页 |
| ·化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活性测定结果 | 第44-45页 |
|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5 蔗糖的衍生中间体 | 第47-53页 |
| ·八苯甲酰基蔗糖(9)的制备 | 第47-48页 |
| ·实验操作 | 第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48页 |
| ·溴代2,3,4,6-四-O-苯甲酰基-α-D-葡萄糖(10a)和1,3,4,6-四-O-苯甲酰基-D-果糖(10b)的制备 | 第48-49页 |
| ·实验操作 | 第48-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页 |
| ·2,3,4,6-四-O-苯甲酰基-D-葡萄糖(11)和1,3,4,6-四-O-苯甲酰基-D-果糖(10b)的制备 | 第49-51页 |
| ·实验操作 | 第5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6 结论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 附录A 所合成化合物一览表 | 第62-65页 |
| 附录B NMR图谱 | 第65-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