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节 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第8-12页
 一、研究现状第8-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2页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的若干范畴第12-27页
 一、未成年人犯罪第12-16页
  (一) 未成年人的界定第12-14页
  (二) 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第14-16页
 二、刑事和解制度第16-21页
  (一) 刑事和解的概念第16-17页
  (二) 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7-19页
  (三) 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分析第19-21页
 三、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第21-27页
  (一)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的涵义解读第21-22页
  (二)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与相关概念的区别第22-24页
  (三) 国外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的实践考察第24-27页
第三节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的必要性分析第27-30页
 一、取决于未成年人刑事法律保护的生理学和社会学基础第27-28页
 二、刑事法律谦抑主义的价值追求第28-29页
 三、对未成年人予以特别保护是人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第29-30页
第四节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第30-37页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的现状第30-34页
  (一) 我国现行未成年人刑事法相关规定第30-32页
  (二)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引入刑事和解制度现状分析第32-34页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面临的问题第34-37页
  (一) 国家本位刑事法观念的制约第34页
  (二) 少年司法制度不完善的制约第34-35页
  (三) 社区发育不健全的制约第35-37页
第五节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第37-43页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的具体适用第37-40页
  (一) 适用原则第37-38页
  (二) 适用范围第38-39页
  (三) 适用条件第39页
  (四) 适用阶段第39-40页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的程序设计第40-43页
  (一) 刑事和解的主体第40-41页
  (二) 刑事和解的具体程序第41-43页
结语第43-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后记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职务犯罪侦查的监督制约机制
下一篇: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