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发光器件论文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稳定性和老化机理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7页
 第一节 引言第10-11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第11-14页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第14-15页
 第四节 本学位论文研究的意义和本论文的总体结构第15-17页
第二章 有机半导体聚合物的基础知识第17-35页
 第一节 半导体聚合物物理第17-24页
     ·半导体聚合物材料第17页
     ·共轭聚合物的基本物理特性第17-19页
     ·光电子器件中的共轭聚合物第19-21页
     ·有机固体中的电子跃迁特性第21-24页
 第二节 聚合物光电子器件第24-30页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第25-29页
     ·聚合物激光二极管第29-30页
 第三节 测量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性能的主要参数第30-34页
     ·发射光谱第31页
     ·发光亮度第31页
     ·发光效率第31-33页
     ·发光色度第33页
     ·发光寿命第33页
     ·电流密度-电压关系第33-34页
     ·亮度-电压曲线第34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共焦喇曼光谱方法的原理和特点第35-66页
 第一节 引言第35页
 第二节 喇曼散射的原理第35-53页
     ·喇曼散射的产生第35-37页
     ·经典理论对喇曼散射的解释第37-39页
     ·量子理论对喇曼散射的解释第39-47页
     ·喇曼光谱参数第47-50页
     ·共振喇曼散射原理第50-53页
 第三节 显微共焦喇曼系统的原理和特点第53-64页
     ·共焦原理第53-59页
     ·共焦显微喇曼光谱系统第59-64页
 第四节 光致发光谱与喇曼光谱的关系第64-65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新型共轭聚合物 PFO-BT15发光二极管的电老化研究第66-81页
 第一节 引言第66页
 第二节 实验室环境下 PLED的电老化研究第66-74页
     ·器件的制备第67-68页
     ·器件各层之间的匹配第68-69页
     ·样品的处理第69-70页
     ·器件老化前后的光电特性第70-73页
     ·器件老化前后的喇曼光谱第73-74页
 第三节 PLEDs电老化过程中的黑斑研究第74-80页
     ·PLEDs黑斑的形貌特征第75-76页
     ·PLEDs黑斑的形成原因分析第76-80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五章 退火对有机聚合物器件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第81-93页
 第一节 引言第81-82页
 第二节 阳极 ITO层退火处理对有机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第82-84页
     ·退火对ITO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第82-83页
     ·退火对ITO薄膜电阻的影响第83页
     ·ITO薄膜退火对OLEDs的发光效率的影响第83-84页
     ·小结第84页
 第三节 实验室环境下 PLEDs的退火研究第84-92页
     ·样品制备第84-88页
     ·样品的退火处理第88-89页
     ·实验结果讨论第89-91页
     ·器件退火前后PR谱和喇曼谱的比较第91-92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六章 利用喇曼光谱研究 PLEDs内部的温度老化机理第93-101页
 第一节 引言第93页
 第二节 喇曼效应测温的机理描述第93-95页
 第三节 利用喇曼光谱研究器件内部工作温度第95-99页
     ·器件的处理第95-96页
     ·结果与讨论第96-99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个人简历第11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物理设计中的直角斯坦纳树问题
下一篇:中国人身保险产品发展方向研究--保障性产品占主导地位是中国人身保险产品发展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