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1. 工程潜在缺陷保险性质分析 | 第15-24页 |
·工程潜在缺陷保险产生的背景 | 第15页 |
·工程潜在缺陷保险的定义 | 第15-16页 |
·工程潜在缺陷保险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工程潜在缺陷保险的特点 | 第17-19页 |
·工程潜在缺陷保险的性质 | 第19-21页 |
·工程潜在缺陷保险与一般财产保险的区别 | 第19-20页 |
·工程潜在缺陷保险与产品责任保险的区别 | 第20-21页 |
·工程潜在缺陷保险与其他保险保障范围的比较 | 第21-24页 |
2. 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国际实践分析 | 第24-40页 |
·法国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 | 第24-30页 |
·法国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 | 第24-26页 |
·法国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的保险要点 | 第26-28页 |
·法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查控制机构 | 第28-29页 |
·法国工程潜在缺陷保险的实施情况 | 第29-30页 |
·西班牙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 | 第30-32页 |
·西班牙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 | 第30-31页 |
·西班牙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的保险要点 | 第31-32页 |
·西班牙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 | 第32页 |
·日本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 | 第32-37页 |
·日本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 | 第33页 |
·日本工程潜在缺陷保险的保险要点 | 第33-36页 |
·日本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流程 | 第36页 |
·日本工程潜在缺陷保险的实施情况 | 第36-37页 |
·法、西、日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之比较 | 第37-40页 |
·法国与西班牙工程潜在缺陷保险的差异 | 第37页 |
·法国、西班牙与日本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的差异 | 第37-38页 |
·法国、西班牙与日本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的成功经验 | 第38-40页 |
3. 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基础制度分析 | 第40-57页 |
·保险人的生效选择权制度 | 第40-46页 |
·生效选择权制度的内容 | 第40-42页 |
·生效选择权的限制 | 第42-43页 |
·生效选择权制度的经济分析 | 第43-46页 |
·技术检验服务制度 | 第46-49页 |
·质量检查机构概况 | 第46-47页 |
·质量检查机构的工作内容 | 第47-48页 |
·质量检查机构的特征 | 第48-49页 |
·放弃保险代位权制度 | 第49-57页 |
·保险代位权制度概述 | 第49-51页 |
·保险代位权的构成要件 | 第51-52页 |
·保险代位权的行使 | 第52-54页 |
·放弃保险代位权制度的依据 | 第54-57页 |
4. 我国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的建立 | 第57-72页 |
·我国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现状 | 第57-59页 |
·我国工程潜在缺陷保险立法现状 | 第57-58页 |
·我国工程潜在缺陷保险的试点现状 | 第58-59页 |
·我国工程潜在缺陷保险现状成因分析 | 第59页 |
·我国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 | 第59-62页 |
·投资体制落后,风险主体不明 | 第60页 |
·保险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 | 第60页 |
·保险费率厘定尚无数据支持 | 第60页 |
·工程保险立法滞后 | 第60-61页 |
·保险费用无出处 | 第61页 |
·保险公司的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 第61页 |
·现行工程潜在缺陷保险的条款规定不合理 | 第61-62页 |
·保险经纪人缺位 | 第62页 |
·我国建立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的基础 | 第62-69页 |
·我国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中的生效选择权制度 | 第63页 |
·我国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中的技术检验服务制度(TIS) | 第63-69页 |
·我国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中的放弃保险代位权制度 | 第69页 |
·我国建立工程潜在缺陷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 | 第69-72页 |
·诚信体系建设 | 第69页 |
·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强制保险 | 第69-71页 |
·加强宣传力度,增强保险意识 | 第71页 |
·发挥工程质量协会积极作用,构建损失资料数据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后记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