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31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20页 |
·概念界定 | 第20-24页 |
·国际投资与FDI | 第20-22页 |
·FDI的区位与空间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和框架结构 | 第24-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基本思路及框架结构 | 第25-29页 |
·本文的创新 | 第29-31页 |
第2章 区位理论与FDI区位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31-48页 |
·区位理论的发展 | 第31-40页 |
·杜能与农业区位理论 | 第32-33页 |
·韦伯与工业区位理论 | 第33-35页 |
·克里斯塔勒与城市中心地理论 | 第35-36页 |
·艾萨德与新古典区位论 | 第36-37页 |
·克鲁格曼与新经济地理模型 | 第37-40页 |
·FDI的区位研究综述 | 第40-47页 |
·国外学者对FDI区位的研究综述 | 第41-44页 |
·国内学者对FDI区位的研究综述 | 第44-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FDI区位分布与分工、区域经济差异 | 第48-60页 |
·FDI区位分布与分工 | 第48-52页 |
·专业化分工与国际生产的发展 | 第48-51页 |
·国际生产体系的变迁与FDI的发展 | 第51-52页 |
·我国区域分工与FDI的流入 | 第52-56页 |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区域分工 | 第52-53页 |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区域分工与FDI的流入 | 第53-56页 |
·FDI的区位分布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 | 第56-58页 |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衡量 | 第56-58页 |
·FDI分布差异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关系研究 | 第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FDI的空间分析与路径依赖研究 | 第60-80页 |
·空间的含义和空间结构差异 | 第60-67页 |
·行政区空间和经济空间的含义 | 第62-63页 |
·区域空间差异与FDI的区位分布 | 第63-66页 |
·区域空间依赖与FDI的区位分布 | 第66-67页 |
·FDI分布的产业结构特征 | 第67-72页 |
·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 | 第68-69页 |
·FDI与产业集聚的关联性研究 | 第69-71页 |
·FDI与我国的产业政策 | 第71-72页 |
·FDI区位分布的路径依赖研究 | 第72-78页 |
·FDI区位路径依赖的表现 | 第76-77页 |
·FDI区位产生路径依赖的原因研究 | 第77页 |
·克服FDI区位路径依赖的措施 | 第77-78页 |
·小结 | 第78-80页 |
第5章 FDI的贸易创造、技术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 | 第80-101页 |
·FDI的贸易创造效应 | 第80-89页 |
·国际贸易与FDI的关系 | 第80-87页 |
·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影响 | 第87-88页 |
·FDI贸易创造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88-89页 |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 | 第89-95页 |
·FDI技术溢出的国外研究综述 | 第90-93页 |
·FDI在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 第93-95页 |
·FDI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 | 第95-99页 |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 第95-97页 |
·FDI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 | 第97-99页 |
·小结 | 第99-101页 |
第6章 FDI非均衡分布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 | 第101-123页 |
·FDI区位分布的地区特征和进入方式 | 第101-106页 |
·FDI在我国的地区分布 | 第101-103页 |
·FDI在我国的进入方式 | 第103-106页 |
·FDI非均衡分布下区域经济增长的中观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 | 第106-110页 |
·FDI非均衡分布下西部经济的发展现状 | 第107-108页 |
·FDI非均衡分布下西部经济的制约因素 | 第108页 |
·FDI非均衡分布下西部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 | 第108-110页 |
·FDI非均衡分布下区域经济增长的微观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 第110-122页 |
·FDI在陕西省的非均衡分布 | 第110-111页 |
·FDI在陕西省的规模和路径依赖特征 | 第111-113页 |
·FDI在陕西省的经济增长效应 | 第113-116页 |
·陕西FDI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 第116-121页 |
·陕西省利用FDI促进经济增长的具体路径 | 第121-122页 |
·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7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23-125页 |
附录 | 第125-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6页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36-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作者简介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