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群体性纠纷诉讼制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9页
一、群体性纠纷诉讼制度概述第9-14页
 (一) 群体性纠纷诉讼制度的概念与特点第9-10页
  1. 人数众多性第9-10页
  2. 利益相同性第10页
  3. “群体”拟制性第10页
  4. 判决效力扩张性第10页
 (二) 群体性纠纷诉讼制度的历史发展第10-11页
 (三) 群体性纠纷诉讼的价值与功能第11-14页
  1. 扩大司法解决纠纷的功能第12页
  2. 提高诉讼效率第12页
  3. 平衡冲突双方的诉讼能力第12-13页
  4. 保护公共利益第13-14页
二、群体性纠纷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4-20页
 (一)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引发的理论冲突第14-17页
  1. 当事人适格理论与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主体理论的冲突第14-15页
  2. 诉讼标的理论与代表人诉讼适用范围扩大的冲突第15页
  3. 既判力理论与代表人诉讼判决效力扩张的冲突第15-17页
 (二) 构建我国群体性纠纷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7-20页
  1. 程序正义理论第17-18页
  2. 诉权理论第18-20页
三、国外不同类型群体性纠纷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第20-29页
 (一) 美国的集团诉讼制度第20-23页
  1. 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的历史发展第20-21页
  2. 近些年美国集团诉讼的发展第21-23页
  3. 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的启示第23页
 (二) 德国的团体诉讼制度第23-26页
  1. 德国团体诉讼制度的概念与特征第23-25页
  2. 德国团体诉讼制度的启示第25-26页
 (三) 日本的选定当事人制度第26-29页
  1. 日本选定当事人的概念及法律要件第26-27页
  2. 日本选定当事人制度与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比较分析第27-29页
四、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现实考量第29-32页
 (一)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立法现状第29-30页
 (二)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第30-32页
五、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群体性纠纷诉讼制度的思考第32-36页
 (一) 确立我国完善群体诉讼制度的指导思想第32页
 (二)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思考第32-36页
  1. 完善代表人诉讼管辖制度第32-33页
  2. 健全代表人产生方式第33-34页
  3. 合理分配代表权利第34页
  4. 构建代表人诉讼激励机制第34-35页
  5. 适当引入团体诉讼第35-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致谢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宪政视野中的讯问被告人制度改革研究
下一篇:论民事诉讼中的自由心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