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的数据挖掘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3页 |
·中医证候信息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中医证候信息数据挖掘的研究 | 第13-23页 |
·数据挖掘的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中医证候信息数据挖掘的定义 | 第17-18页 |
·中医证候信息数据挖掘的必要性 | 第18页 |
·中医证候信息数据挖掘的可行性 | 第18-19页 |
·中医证候信息数据挖掘的过程 | 第19-20页 |
·中医证候信息数据挖掘研究进展概述 | 第20-23页 |
·中医证候信息数据挖掘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论文技术路线 | 第24-30页 |
·论文研究流程 | 第24-25页 |
·论文相关技术简介 | 第25-30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论文总体结构 | 第32-33页 |
第二章 数据集介绍及数据预处理 | 第33-44页 |
·中医肝硬化数据集 | 第33-37页 |
·UCI 标准数据集 | 第37-38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38-41页 |
·缺失数据的处理和数据规范化 | 第38-39页 |
·数值数据的离散化 | 第39-41页 |
·交叉验证 | 第41-42页 |
·实验结果 | 第42-43页 |
·肝硬化数据集实验结果 | 第42-43页 |
·UCI 数据集实验结果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基于中西医双视图的多分类器属性选择 | 第44-62页 |
·属性选择的概念 | 第44-48页 |
·属性选择的必要性 | 第45-46页 |
·属性选择的过程 | 第46-48页 |
·基于信息论的属性评估 | 第48-49页 |
·基于中西医双视图的多分类器属性选择 | 第49-54页 |
·多分类器属性选择 | 第49-52页 |
·基于中西医双视图的属性选择 | 第52-53页 |
·转移率 | 第53-54页 |
·实验结果 | 第54-60页 |
·肝硬化数据集的实验结果 | 第55-59页 |
·UCI 标准数据集的实验结果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基于属性选择的属性层次辨证模型 | 第62-88页 |
·属性层次模型 | 第63-67页 |
·层次分析模型 | 第63-64页 |
·属性层次模型 | 第64-67页 |
·粗糙集 | 第67-69页 |
·粗糙集基本概念 | 第67-68页 |
·属性重要度的定义 | 第68-69页 |
·基于属性选择的属性层次辨证模型 | 第69-81页 |
·离散属性测度的计算 | 第69页 |
·联合属性测度的计算 | 第69-71页 |
·基于联合测度的属性层次模型 | 第71-72页 |
·算例 | 第72-79页 |
·基于属性选择的属性层次辨证模型 | 第79-81页 |
·实验结果 | 第81-87页 |
·肝硬化数据集的实验结果 | 第81-85页 |
·UCI 数据集的实验结果 | 第85-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基于属性选择的多视图集成辨证 | 第88-112页 |
·集成学习 | 第89-92页 |
·集成学习的意义 | 第89-90页 |
·集成学习的优点 | 第90-92页 |
·集成学习的方法 | 第92-96页 |
·集成系统的构造方式 | 第92-95页 |
·分类结果的组合方式 | 第95-96页 |
·基于属性选择的多视图集成辨证 | 第96-103页 |
·多视图集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 第96-97页 |
·多视图集成辨证方法的性能分析 | 第97-101页 |
·多视图集成辨证算法 | 第101-103页 |
·实验结果 | 第103-110页 |
·肝硬化数据集的实验结果 | 第104-106页 |
·UCI 数据集的实验结果 | 第106-108页 |
·中医智能分析系统 | 第108-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2-115页 |
·全文总结 | 第112-113页 |
·研究展望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5页 |
符号与标记(附录1)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27-131页 |